要分析政治,就得也分析经济;反之,要分析现代经济,就逃不了检视国家那只不是很隱隱秘的手。
自1997年风暴以来,在私人投资或缺,技术与生產力没有提昇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成了主要的生產因素。吉隆坡股市一半的资本由官联企业和“强迫储蓄基金”(公积金、朝圣基金、军队基金)掌控。
就业人口方面,1千200万名就业人口当中,单是替联邦政府打工的就超过130万人(自两年前起,媒体惯称联邦公务员共120万人,2011年预算案显示,人数增加至130万人)。这还不包括州政府、地方政府、法定机构和无数官联企业雇佣的就业人口。当然这不包括数以万计靠政府找吃的各级工程和服务承包商,也不包括政府保护伞下经营的各种企业的工人(如普腾的工人与各级供应商)。
还有很多看不见,靠政府的执照或AP或雇佣外劳准证找吃也不算在內。保守的估计,至少250万人靠政府找吃,可能更多。
无数掛名“私人企业”的预算外机构(off-budget agencies),拿著的是公家的借贷担保(例如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事件)、或者根本就是公家的资金。例如,当马哈迪政府建设布城时,完全没经过国会的质询,理由政府没有花费公家的一分钱,全由“私人企业”出资。这个私人企业是国油,就连国油也是没有白吃的午餐――联邦政府每年付国油控制的布城控股10亿令吉租金。
所以,首相兼財长宣佈的100层国投公司大厦,到底是公家还是私人出资,20万在面子书抗议的国人现在大概已经搞懂。然而,许多国人对公家的政治经济决策过程仍然似懂非懂,或完全没有兴趣。
问题不全然在於人民,政府隱瞒决策过程也是根源。这个星期,我从国会问题当中“挖”到新的决策单位资讯。在民主国家,任何的经济决策过程,大概国人早就耳熟能详。我们则非旁敲侧击不可。
308大选后半年,政府成立了一个经济內阁,名为国家经济理事会,成员包括主席首相纳吉、副首相慕尤丁。另外,“当然成员”是由政府公务员组成,包括首席秘书长莫哈末西迪、国家经济顾问理事会主席阿米尔山。
按首相给我的答案,国家经济理事会是负责给政府提供经济方案,解决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並確保国內经济可以稳定发展。
找不到马华、民政、国大党、沙巴、砂拉越国阵成员党的代表。就连首相署部长依德利斯加拉名列在內,偏偏主掌KPI的首相署部长许子根却被排除在外。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刘镇东‧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