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03-10-10 网络欺凌

还在唸小学的小表弟有一天对我说,他想上Facebook(面子书)找朋友,哀求我帮他申请一个帐號。我很好奇,小学生竟也使用面子书,於是趁机探了几句口风。

据小表弟说,他同学都有面子书的帐號,也会上载手机拍的一些照片,绝不逊於大人。

为了不让小朋友失望,我答应帮他申请一个帐號,我们按部就班地申请,到最后一个步骤竟被拦截了,原来面子书有年龄限定,未满13岁者不能申请。这会儿我很纳闷了,小表弟的同学照理都跟他一样未满13岁,怎么都有帐號了?显然,他们都虚报年龄。

你大概也发现,比起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一代包括小学生,在学习电脑或互联网的操作时上手都很快,丝毫没有太多的障碍。

神经科学专家洪兰表示,一项脑造影的实验已发现,年轻一代的大脑与他们婴儿潮(1946―1964年出生)父母不一样,他们切换事情的速度比父母快,在网路上搜寻资讯的速度也比父母快,他们可以同时注意到同一空间的更多讯息。

本来,孩子能迅速地运用电脑,吸收网络上的资讯是一件好事,但由於网络世界无边无际,真假难辨,资讯的传播及接收的速度也非常快,让很多沉浸在速度与兴奋中的“网民”,往往不假思索就做出许多可能会伤害他人的举动。

最近,美国有一名大学生因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被室友偷拍並在网上发佈,不堪受辱而自杀,让美国社会开始关注“网络欺凌”的现象。

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美国至少发生12宗年龄介於11到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因在网上被欺凌、耻笑、骚扰或是侵犯隱私而自杀的案件。

但何止是美国,“网络欺凌”不也发生在我们的社会中吗?不甘分手的男友在网上发佈女友裸照、开网店做生意却遭仰慕者恐嚇、还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视频片段。

我最近在面子书看到一个“商场抢劫案”短片,由於女受害人被抢匪挟持到镜头外的一个房间,引起网民热议女受害人是否被抢匪强姦了,女受害者最后不得不出来澄清自己的清白。被抢已经饱受惊嚇了,还要被人议论纷纷,这是二度伤害,也是一种“网络欺凌”。

人言可畏,以前被街坊指指点点已很难受,现在要被数万计网民热烈討论,而且有关的视频有可能不断流传,没完没了,我们要有多坚强的心才能应付这些流言蜚语呢?对於没有社会经验的未成年儿童或青年,他们要怎么面对这些社会压力?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蔡思洁‧201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