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

14-10-10 学语文的魔法乐园

中国用功的记者通过查看古籍和咨询专家,找出了10个被误解的民间俗语;原来我们一直以来引用的俗语,和原意与原字有出入。

例如,“嫁鸡隨鸡,嫁狗隨狗”,原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不到黄河心不死”应为“不到乌江不尽头”;是“狗皮不通”不是“狗屁不通”。

其实被误解或套了別字的俗语並非就不可取,因为时势变化,人们形容的用语也不一样,如“无奸不成商”本为“无尖不成商”,“尖”是古代用来度量的斗,米商卖米除了要將斗装满,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著尖,若不就不敦厚,会被认为不够资格当商人。现代道德素质滑落,换成了“奸”,也不失原意。

从记者的用心延伸开来谈,我们经常引用成语、谚语、俗话、歇后语,或者名句时,有没有想过那句话是如何產生的,当时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还是书本怎么写,老师怎样教,跟著学就对了,何必想太多。

在填鸭式教育下,通常会塑造出后一种想法的人。通俗而言,就是读死书,死背所有词句下来去应付考试拿A,之后就通通忘掉了。语文是活的,会隨著时代变化而变化,落在不同的人的手里,就会產生不一样的火花,地方元素的差距也会对语文產生影响。

学语文除了学会写、讲和听一种语文,打稳基础,也得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系统,更可以说是学习道理和修养。像上述被误解的俗话,对照古今用法,搜索资料和咨询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从中得益不少。

学语文应该是充满欢乐,最好是能在一个魔法乐园里,每到一个角落就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和新奇感。魔法乐园在哪里?可以是老师创新的教学法;可以是图书馆;也可以是生活中任何一个空间。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造就具创意的编剧,像写哈利波特的罗琳那样的作家,也至少可以让一般人说话內容不再空洞,词匯不会匱乏,表达能力更佳。

学生们谁不渴望有这么的魔法乐园,即使拥有,却往往碰上各种教条、標准和要求的约束,马上回到残酷现实,南柯一梦,醒来从此不敢有梦。没有梦,没创意,社会儼如一摊死水。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张立德‧20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