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当时各国求贤若渴,重视学问,重用人才,希望因此而称霸统一中原。这当中,秦国最懂得善用人才和重用人才,以至最终统一了中国。秦国当时能够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在秦国走上富国强兵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恰恰是外国的人才。这些人才当中包括百里奚、蹇叔、商鞅、张仪、范雎及李斯等。战国时代的人才辈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各国统治者缔造的政治氛围与社会环境有利于人才的培育,学术的繁荣。
我国首相拿督斯理纳吉日前表示,政府将于明年1月成立人才机构,主动拉拢及吸纳大马籍的外国专才回国贡献。看来,首相已经了解了我国几十年来人力资源市场问题的症结,政府再不设法补救,人才流失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如今政府正在推动经济领域及公共领域转型的当儿,确实需要许多专才的协助,才能够完成。
政府到现在才准备成立人才机构,招贤纳士,回国贡献,虽然是“亡羊补牢”,总算“未为晚也”!不过,笔者认为,政府除了积极拉拢外国专才回国,更应该制定留住人才,培育人才的机制,从中学阶段至大专教育阶段重点栽培学术成绩优异的各族优秀生。这套培育人才的机制应该真正落实绩效制,以绩效为准,提供各项教育奖励及资助措施,留住本地具潜质的人才。
在目前资讯流通,知识型经济蓬勃的年代,资讯及经济领域逐步迈向全球化,人才的流动性趋向更加的广泛与便利。亚洲各国均在积极的招纳人才,培育人才,其中以邻国新加坡的例子最为明显。政府应该更积极主动的在国内缔造有利于人才荟萃的政治氛围与社会环境,不论是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在升迁机制方面抛开以肤色为准的陈腐观念,若能如此,外国专才肯定回流,本国的人才也肯定不会外流。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刘彦运 201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