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24-11-10 英语、华语,孰重要?

这似乎是趣闻,但也有思考意义。

讲座会上,邱家金被质问,隨著中国崛起,英语比华语重要?

其实,这不是一道问题;提问者先有了前提――“中国崛起”,按照语序逻辑,跟隨的答案自然是“英语已经不比华语重要”,或是“华语比英语重要”。

有了答案,却还提出问题,显然,只是要邱家金接受这个答案。

邱家金是语文的爭议人物。他上次说溜了嘴,劝告大家放弃母语教育,还指华小是“偷抄的小猫”,结果被钉得满头苞,几乎成为千夫所指的民族罪人。

这次,如果他说英语比较重要,肯定又惹上麻烦,要被纠缠不休;但是,若说华语比较重要,那对他可能是违心之论。

邱教授这次学乖了,他回答说:“学生至少须学习3种语文。”

答案面面俱圆,平衡稳当,不会被抓住猫尾巴;邱教授这次虽然难为,但也勉强脱身。

不过,引入省思的不是邱家金教授,也不是提问的张先生,而是那个问题――英语比华语,哪个重要?

这个问题,绝对不新鲜,它缠绕大马人至少几十年,而且答案不断游移。

就像是我父亲,几十年前,原先他或许认为英语比华语重要,所以把我哥哥送进英校;后来可能改变心意,认为华语更重要,所以把我送进华校。

但是,那毕竟是以前的社会环境,以及过去的思维模式,惯於用是非答案来决定人生问题。

如今,再问这个问题,就显得有点赌气了。

就如同问说,歷史和地理,哪个重要?音乐和体育,哪个重要?男人和女人,哪个重要?精神和物质,哪个重要?

那是二分法的概念,已经不適於处理复杂的人生,多元的社会问题。

也幸亏,我没有只学一种语文,而接受不同语文的训练,用不同语文表达和满足情感、文化和知识的需求。

大环境下的新思维,英语重要,华语也重要,马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都有各自的空间和地位。

当然,没有人可以学会所有语文,同样的,没有人可以学会所有的知识,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头头是道。

因此,人们只能儘量学习本身能够掌握,以及能够发挥优势的语文和知识;也容许从情感需要,文化內涵以及实用价值,来学习语文。

学习任何语文,不要受限於它是否母语,也不要过於在乎经济目的,或谁的崛起;如此,语文的传播功能和知识含量会更加丰富,那是语文更加重要的层面。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