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撰文探讨我国国立大学的水平为何犹如近视眼生瞎子,一代不如一代?如今意犹未尽,继续撰文探讨。
早前在国会会议,我国高教部副部长拿督赛夫丁说,不能单凭QS世界大学排名来断定本地大学水平,因为这项排名的其中一个重要评估是国际学生的百分比,这与政府履行社会责任,即录取本地学生为主的宗旨不符。
他补充,我国硕士生人数已增加74%,即从2005年2万2889人增加至2009年3万9809人;博士资格讲师也增加了120%。
大马学者获诺奖
这位“高瞻远瞩”的副部长更豪言地认为大马学者能在未来获得诺贝尔奖殊荣,但未定下确实的日子。换言之,他认为本地大学水平是相当高的(笔者代他做个小小的结论)。请看官们继续思考下列五道问题。
1:如何善用研究基金以提升研究水平呢?
A:讲师可以“暗渡陈仓”似地将一部分的基金,通过卖化学药品的商家,以货物换取方式来购买一些私人物品,如最新款式的手提电脑、手提电话等等。这样就能让本身得到益处,以便“继续钱进,袋袋平安”。
B:大学有关当局所设立的大学研究基金,GUP (Geran Universiti Penyelidikan) 及 OUP (Operasi Universiti Penyelidikan) 只能用于讲师们参加或举办研讨会(少数能用来支付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的薪金)。
那么讲师们就能以学术交流为名,名正言顺地携眷出国旅行,享受五星级旅店服务。
C:为了促进我国的研究水平,一般上大学及政府研究机关都会合作研究。每年年尾,巴生河流域一带的研究人员就会集中在一些偏远的名胜地(扶老携幼)开会,如浮罗交怡、沙巴的西巴丹岛等等。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兼顾研究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能促进大马的旅游业呢!
D:通过自己在外设立的公司购买一些先进仪器。当然仪器售价可是特别“优待”的!
答案:见仁见智。或许看官们认为这是荒谬的,但以上状况早已根植在许多大马研究员的脑中,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制度化提升水平
2:研究生的水平取决于本科生的学术水平,要如何制度化地提升本地大学生素质呢?
A:为了让大部分学生考试及格,可以降低及格率至30分(一般上,学生们的分数都是根据normal distribution来分配)。学生的上课出席率可贡献20分,所以只需从考试中获取13分,就能及格了。
B:考试题目范围只需从讲义中照本宣科搬出来,学生们的“优良”成绩就有保障了。
C:让学生学以致用。每当修完一科后,他们可到相关研究机关或工厂参与mini research project,或帮助厂方解决实质生产问题,提升实战经验。
D:教育部应该检讨教育政策,着重落人后的马来人或土著(鲜少得到一等文凭),让大部分马来大学生能以类似一等文凭资格的成绩毕业,以栽培具创意及高竞争力的人才。
答案:笔者认为答案应该是C,(但其他的选择都是事实)你的看法呢?(D 的答案请参考巫统妇女组主席拿督斯里沙丽扎在刚结束的巫统大会上所发表的言论。) (上篇)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徐嘉亮 20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