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丹一名巫裔发展商献地八英亩,作为兴建华小用途,这不啻是令华社及华教界振奋的消息。
这家名为尚城(KOTASAS)的巫裔发展商,在距离关丹市区不远处1500英亩发展蓝图中,拨出22英亩土地兴建中小学,其中八英亩属华小土地,可说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好事。
政府最近宣布,在超过3000间住宅以华人为主的新兴房屋发展区将兴建华小,以便应付华社需求,只是,政府至今仍是天桥耍把式,光说不练。这位巫裔发展商却以实际行动,在庞大1500英亩发展计划中保留华小地段,确令华社感触良深。
截至今年1月杪的统计,我国共有1291所华小,其中学生人数少于150人的微型华小占了540所,约为百分之四十八左右。微型华小的比例,真切说明了我国人口城市化,华裔对华校需求的窘迫实况。
我国各大城市,华小不足情况严重,城市地区华小学生人数爆满,硬体建设每每不敷应用。
在国家教育单元化政策之下,政府致力强化国小而没有公平对待华小的发展,城市华小经年累月自行筹款扩建,形成华社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乡区,微型华小从设备到师资也面对种种的困境,这些都是华教界非常严峻的考验。
华教在我国近二百年的发展一直风雨飘摇,华社不屈不挠的奋斗,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但千丝万缕的问题和纠结,始终令华教界无法释怀。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开放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与大格局,周边许多之前对中文封锁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纷纷采取开放政策,鼓励各自的国民学习中文,以便加强进入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竞争实力。
1965年,印尼发生政变,苏哈多将军推翻苏卡诺上台执政,他颁布数十项排华反华法令,剥夺华人作为印尼公民应享有的政治文化权利,强迫华人放弃本身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要求印尼华人放弃中文名字,改用印尼化姓名、不得在公共场所庆祝华人宗教和风俗节日、关闭全印尼667所华文中小学和所有华文报纸和华人社团。
1999年10月瓦希德总统上台,印尼走上民主化进程,取消长达32年的歧视措施,立法保护华人、允许华文教育复兴,甚至将华文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主流,与英语、日语同列为第二语言。
全世界都在改变,我国政府必须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摒弃现行单元化教育政策,秉持兼容并蓄态度,塑造具有多元精神为核心价值的教育政策,让各族母语教育公平发展,既可解决当前华教所面对的问题,也真正体现多元特色的一个马来西亚。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