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

15-02-11 KSSR课程改革初探

从今年开始,全国各源流小学一年级,实施了一项新的课程。一般民眾,对此不甚瞭解;连华文报章都把名称给搞错了。

新课程,正式名称叫做“小学课程標准”(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Rendah-KSSR)。它標明是“课程標准”,而不是“標准”课程。一般上,我们称作“课程纲要”的,英文称作“Curriculum Standard。中港台直译为“课程標准”。

若译为“標准课程”,就错得离谱了。

2006年教育部鑑於有数目眾多的小学生,未能良好地掌握读写算基本技能,乃开设了“读写算技能补救教学班”(KIAZM)。经4年教学试验,发觉补救教学效果不错。去年又顺利举办了“识字与算学”(LINUS)检试。教育部乃决定在今年进行KSSR课改。目標是要提昇4m(membaca,menulis,mengira,menaakul)(读写算思),以使每个小学生都能顺利衔接中学课程,並可达致国家关键成效领域(NKRA)。

原先“课程標准”分成4大“模块”(model)。现改为6大“支柱”(Tunjang),包括:沟通、精神生活、科学工艺、人文素养、美学、社会学科。换言之,课程標准是由6大“组別”构成,每个组別设有不同的小科目,每个科目又分为若干模组来教学。每年进行甄別(Screening)测试,並以校本评估为主,以检討各组进展情况,而后进行补救教学。另规定一生一运动,以加强身体素质。

在华小方面,华文科节数保持,国英文科节数增加,数理科改用华语文教学。变动不大。

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课改),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单科组合的课程,逐渐被模块课程组合所取代。其目的是要打破单科之间的隔阂,进行科际整合,形成一个一个模块,以方便知识与技能的组合,內化成有用又实际的基本能力。过去由单科组成的课程,所教导的知识偏重系统性。科与科之间连繫不足,整合不够;学生学了之后,知识能分不能合,形成断裂零碎的知识,不利於生活与学习。因为,生活与学习,都是一揽子整个处理的,无法以单独的一门知识技能来解决。因此,解决问题能力、沟通技能、创新能力等,就成为当今世人存活的核心技能(core skills)。教育改革,课程变更,都朝此理念进发。连各科之內,也採用模块方式来进行教学。

以现代人的生活领域,作为学习的模擬领域,形成了各种模组,自是应有的课程发展规划。不分模块不分轻重的单科课程,也就不易延续下去了。

KSSR课改,是追隨世界教育大潮。其构思也来自《教育大蓝图》“全人教育”理念。但要扭转应试教育大方向,不是一时间所能做得到的。因为教育部及教师都还在起步当中,能力有所不足。全国人民的观念转变,也需要三五年时间。我们不妨拭目以待,课改的良好成果。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邓日才‧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