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26-02-11 百年树人的省思 (上)

教育乃立国之本,毋庸质疑。但观看许多先进国家,其教育政策为国家所带来之成效,与落后或发展中国家相比,立即可见高低。后者之国民因教育程度低落,甚至文盲丛生,导致难以脱离贫困宿命。这就益显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华人社会,老一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也确实蕴含无限智慧。

我国人民目前可享有的义务教育,由小学开始至中学为止共12年,较早前仅为六年,而后再延伸到九年。执政当局的出发点与迈向先进国作准备息息相关,教育拨款也随之成为重要部分。

然而,单单以“英文数理化教学”所掀起的风波为例,就不难看出有关部门人员欠缺宏观,经验不足,行事仓促以致事倍功半或有始无终的一面,追根究底,这与人才的培养与充分利用这方面有缺口不无关系。

国子监师生发愤图强

这也令笔者忆及中国旧时代的“国子监”。 “国子监”乃元明清三朝培养全国知识分子的最高机构。由于朝廷要求“务必严立课程,用心讲解,以臻成效。如或怠惰,不能自立,以致生员有戾规矩者,举觉到官,各有责罚”,有关方面不得不严格从事。

正因那几代帝皇对此十分重视,激励国子监师生们发愤图强,终得以发挥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教育史与文化史作出若干历史性贡献。

国子监创建于元代,追溯其前身乃汉时由中央政府主办的最高学府——太学。唐朝中央直属的学校亦涵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等六学。明初改为北平府学,明成祖复于永乐元年在北京设国子监。

国子监的功能等同现代的教育部,是具备掌管全国学校,并可直接举办全国大学考试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它可供后世研究的史料包括中国历代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等。

基本上,此单位为各朝监生学习的地方。监生所学,每个朝代皆不相同,例如明代的范围乃习字、背书及作文,而西周时国君为了加强军事统治,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为练兵习武,其次才是学文习礼。

三纲五常治国平天下

康熙时,设于故宫乾清宫西南的“南书房”乃在位者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国子监官员也获得进入,提供咨询,以备晋迁之用,其崇高地位可想而知。

本身非常好学,同时又惜才的康熙,还曾为国子监写楹联“万国贤才归首善,立德立言立功,信今传后;千秋教育重东胶,有猷有为有守,修己治人”呢!

在元朝时,原为和尚,因受当时的佛门领袖海云和尚影响,复获蒙古王公大臣重视而被举荐为元朝宰相的刘秉忠,更透过国子监推行儒家思想,以三纲五常作为治国平天下的纲领,同时又以爱民政策,劝服执政当局以仁恕施政,放弃高压和民族歧视政策,厥功至伟。(上篇)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碧澄 201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