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

22-02-11 有选举,不代表就是民主

什么是民主?

自3·08掀起一阵政治海啸后,人民对于政治的醒觉意识似乎一夜迅速增长。这是自独立以来人民首次显著的凭选票力量,成功做出大规模的政党轮替,民主之火一发不可收拾,加上接二连三的多场补选,民主跟选举,似乎成了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

大马独立至今超过50年,“民主选举”一向是引以为荣的制度之一,因为人民都能凭着手中的一票当一天老板。但选举,就代表民主吗?

僧多粥少,每个人都争着上位。为了在最短的时间被选民认识,候选人无不积极推销政见,竞选成了一场拼金钱、拼形象、拼口才、拼演技的舞台秀。当政治被速食化,所有立竿见影的短线发展都成为了主流。在选举期间,三不五时在宴会中颁发糖果,即使是平时鸟不生蛋的地方,只要选举临近(无论是大选或补选),整条街道也会被铺平焕然一新。

选举文化内涵被扭曲

选举被搞成嘉年华秀,政见不再是重点,候选人恨不得今天栽花明日结果来讨好选民。教育文艺等需要长期耕耘的领域则被弃之一旁无人问津。

大选时人民是老板,人民只管开口就有求必应,正是选前为人民服务(糖果政策),选后被人民服务(来自源源不绝的纳税钱)。

除此,当今被扭曲的选举文化,也让资源丰富与阶级地位的人取得了绝对优势。

如果资源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均衡分布,让大部分的人都有机会参选,是为公平。唯在资本主义的体制里,资源分配极度不均,多数的财富被掌握在少数的人手里。

自古权钱不能分家,在一个充斥浓浓铜臭味的选举文化里,更甭说展现民主选举所要求的公平竞争平台。其次,由在选举中获胜,占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并不能产生真正的三权分立。

在此制度下,国会不仅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金钱政治成民主隐忧

当立法权与行政权不能分立,即形成共生共灭的关系。在立法上,占有多数议席的执政联盟能轻易通过一致认同掌握主动权,也能在危机产生时采取最后手段,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国会里只有执政联盟有真正的话语权,而执政联盟内又层级分布,老二老三永远不能跟老大平起平坐。在此情况下,所谓的议会至上,实质是老大万岁的执政联盟至上。

不成王,便成寇,怎不为在野的有才之士抱屈、不让狼子野心者对权位虎视眈眈?于是,有才者对政坛心灰意冷,无才者为了上位则无所不用其极,炮制民意、煽动民意、操弄民意,把媒体当传声筒,滥用民意的支持以满足本身的政治议程。

不间断进行民主改革

有选举,不代表就是民主。有了法律对人权与自由的保障,才能形成民主的基础。人民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如德文“mundigkeit”,即自主和责任不能切分。而党也不能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反制约人民权力,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游戏规则。

民主改革,是持续不间断的过程,可以缓而慢,却不能停止。

倘若一个国家的司法不独立、执法不透明、立法不公平。国家没法,空有选举,就不是真正的民主。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殷志伟 201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