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

16-02-11 控制粮食物价涨潮

在台湾,享用一顿普通餐大约7至9令吉左右,昂贵些许的也不过与在本地连锁咖啡店消费一样,10至15令吉,物价与大马相距不远。可是,台湾各人年均收入近两万美元,是大马的两倍。重视农业发展和自给自足,是台湾创造经济奇跡支柱之一。

基於政治因素,台湾虽是弹丸之地,面积三分二为高山地,但它並没有因此过渡依赖邻国的资源补给,反而激发台湾人居安思危与自强奋斗。台湾是高收入社会,但农业人口仍佔总人口20%,郊外可见大片土地被开垦为种植粮食与经济作物,尤其在农业重镇宜兰县,以稻米、甘蔗和蔬果为主,其中稻米產量已达致自给自足水平。

今天,台湾农业已从传统经营困境转型为综合型经营並注重高科技,许多农场和牧场集合了生產、销售、民宿休閒甚至品种研发功能。为了保护品质优良的本土农產品,台湾甚至严格审批进口蔬果和生畜。所以,本土农產品成了台湾人的饮食首选。毕竟,只要减少入口,就可减少外国通膨对本地物价的影响。年前916变天事件,国阵后座议员理事会议员也曾藉口集体飞往台湾考察农业,唯遗憾的是访问成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马来西亚处於赤道热带,物质丰富雨量充沛,种植条件理应比任何非赤道国家来得有优势。可惜,近年稻田和菜园面积大幅减少,主要被开垦为油棕地,也有些因发展征地而让路。不重视粮食作物,导致大部份米粮蔬菜需要依靠入口。独立半世纪,大马稻米自给自足仍然未达五成,这其实是个危机。全球气候变幻莫测,已经使到各国农產面临歉收恶果,一旦输出国减少输出农產品,接连影响就是入口国。资源因稀少而显得珍贵,涨价是避免不了的趋势。所以,唯有通过农產自给自足,才是稳定粮食物价的其中一项办法。

面对通膨,国人可能短期內减少外出用膳,或是选择减少饮食份量,但这不是长期解决办法。国人的饮食消费形態必须改变。其中,我们可以选择购买本地农產品。外国鱼虾蔬菜昂贵,可以用本地农產作物替代。放弃苹果和葡萄,我们还有西瓜和杨桃选择。除非,我们的高收入足以支配高消费,那又另当別论。

人为因素也是物价高涨的主因,这包括供给量决定、交通运输和税务等。白糖、麵粉和食油属於垄断性行业,享有政府补贴,財货供应量决定不像自由竞爭市场般受限,市面不应有缺货情况出现,除非囤积和走私造成。此外,国內大道必须被重组或国营化。大道扼住国家经济命脉,不合理的延长收费合约及涨幅只会对运输业有弊无利,无形中运送食物的里程越远,所需成本就变得越高。

一日三餐是市民基本生活需要,消费提高对中低收入和贫穷家庭更是影响深远,所以政府面对物价高涨不能等閒视之,否则因贫困和饥饿造成的社会问题將会恶化。首相署表现管理及传递单位去年建议政府取消粮食补贴,却对物价涨幅远离数据的推测束手无策,內阁部长们此刻更是“无声胜有声”。今年伊始更提高政府服务税,加剧人民负担。政府理应做好防涨价的工作,不是变相製造涨潮。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丁杰隆‧20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