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9日星期六

19-02-11 威严与尊严

国王和鞋匠的差距,只不过是前者貌似尊贵,后者看似卑微。这话一语道出所谓社会地位差距的根源,只要你有威严,就能使人对你尊敬。

一个有威严的人,别人看见了,内心自然会感到震撼,甚至不自觉有一种拜服于脚下的冲动。见到大人物时,民众自然会变得战战兢兢,除非自己也是大人物或历经磨练,不然这种压力确实不小。这也是为何教堂、寺庙要肃穆,里面的雕像要威武的含义了。

这是包装吗?我看不只如此,因为一个人要彻底威武起来,需要过人的气质。不然,一个鞋匠确实要等同于国王了(虽然有些国王的确连鞋匠也不如……)

宗教、政权等,其实都需要人们信服,一个没有信仰基础的组织,是根本没有力量的。中世纪很多教皇和教士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权力,很大程度上,宗教的肃穆及威严感起到了作用。

宗教的力量让信徒自然地出让自己一部分的财产和权力,人无法靠理性思考。同样的,一个有着无比权威的政权,能使民众自然服从,这是人类崇尚力量的心理在作祟。

可以没威严不可无尊严

然而,人权运动兴起以来,出现了另一个与威严相抗衡的东西,叫做尊严,更正确来说叫自尊。“尊严”并非是近代才开始形成的东西,只是民众较迟醒悟而已。那么人权运动究竟带来了什么?民众又醒悟了什么呢?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民众有了身为“人”的自觉。一个人可以没有威严,但不能没有尊严,尊严等于“人”。奴隶社会时期,低下层的民众活得不像是个人,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何谓尊严。

自从人民有了尊严,威严就失去了绝对效果。从前的领袖或政权,若不得民心,尚能以军事力量镇压或以信仰威吓;这种方式用在当今社会,或许依然凑效,但只能压得一时,反弹的力量恐怕会更大。

所谓领袖,已是必须看人民“脸色”的“公仆”了,得罪人民的政权必不长久。而一个领袖是否永远失去了威严?也并非如此,没有威严的领袖,民众反而不会去尊重他。试想想,一个没力量、没威严的领袖,怎么保护人民?即使事实上在保护着,人民也不会领情,比如台湾现任总统马英九,就曾因为行事态度不够强硬,而遭到非议。

当今一个政权的威严,就表现在施政的准确性及公信力。善政使人民受益,自然受人民亲近、爱戴;说到的事做到,自然备受人民信赖,而愿意为这个政权付出。在人民的爱戴与尊重下,又怎么会没有威严呢?

因此,所有国家的政府,想要有威严,请先顾及人民的尊严。

君不见穆巴拉克的下场乎?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陈协运 201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