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星期一

21-02-11 种族政策影响族群关系

大年初七为人日,是「众人的生日」,而既然人人同天生日自然应众生皆平等,无优劣之分。但当日一翻开报纸,详读里头报导后发觉现实与理想终究存有差距。 为何一厢还在高喊「一个马来西亚」,另一厢的政府政策还是充斥着浓浓的种族意识,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政府是否意识到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社会,明白族群的特性与如何治理这国家?

在首相纳吉兴高采烈地宣布成立土著议程推动单位(Unit Peneraju Agenda Bumiputera, Teraju)以推动、管理与协调土著在经济领域的参与度的当儿,非土著又会怎么看待这让国民雀跃万分的「利民」政策呢?

其一,非土著应该会感到失望与讶异,为何到此时此刻土著与非土著的政治区分还是如此重要,不仅旧的保护政策要保留,还得制定更多新的相关措施与机构。其二,他们也会不满与深感不平,为何同样身为大马公民,你我却因肤色差异而待遇不同,而且怀疑各族享有同等权利的时代是否已遥遥无期。种族政策究竟为何影响我国的族群见的关系呢?

政治影响族群关系

族群关系其实并不如想象般复杂,它能以「圈内、圈外」( in-group,outgroup)加以区分。相同族群的人因彼此拥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化、语言、生活习惯与生物特征(如:肤色与轮廓)较容易聚集一起形成个群体,因此在多元民族的社会,各族群选择性地与同族一起居住并不是因为种族主义(racism)的驱使,而是基于彼此之间共享的特质所带来的舒适与安全感。当社会出现多个族群就会产生圈内与圈外的现象。当与其它族群接触时,语言的不通与文化的差异滋生了不安感。「tak kena maka tak cinta」,使同族聚集一起形成了「圈内」,以面对与他族「圈外」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存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

政客用种族课题邀功

其实,圈子与圈子之间的关系并非必然处于对立的状态。诚如我国族群间的偏见、不满与猜疑并非先天的,而是政治炒作与政策偏差长年累月所孕育出来的。独立前后,我国人民的生活都被种族政策所笼罩着,1970年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把大马人分割成土著与非土著两块,这让种族卷标拥有实质的功用;土著能享有非土著所无法享受的特权及照顾,种族标签涉及利益分配,因而变得无比重要。

受惠的族群百般呵护有利自身的种族特权,并且对任何试图挑战或危害其特权的举动往往反应过激(近几年来逢马来特权被质疑时总会引起马来族强烈抗议)。相对的,非受惠族群对受惠族群感到不满的,为了保障在不公平政策下,族群权利不被腐蚀与对抗外来压力,族群内部变得十分团结。这正是我国社会族群关系每况愈下的主因。

泛滥的种族政治也大幅度的加强了国人的族群思维。种族政党顾名思义是以种族课题与族群动员来建立其群众支持,巫统、马华与国大党这五六十年的老政党是其中的佼佼者。想要团结圈内必须得有来至圈外的压力,有了共同外敌,圈内才能放下彼此间的成见,统一战线。在闲来无事时可提些族群课题出来相互吵一吵,这样不仅能巩固族群对各种族政党的拥护也能在成绩单上画上一笔,虽然并未实际解决问题根本。

更甚的是,同个政党阵线之间也可彼此把国家问题归咎于对方,反正那只会刊登在各自语言的报纸。长年累月周而复始不断地炒作下,我国族权意识还怎能不高涨?当有巫统背书的土权摇旗吶喊的时候,马华党要不也建议华社成立个「华权」吗?

我国华文教育是个显著的例子。几十年来华文教育在缺乏政府津贴之下靠着华社捐助而存活下来,不禁让人联想到为何在如此不被鼓励的环境中,我国华教还能逆流而上、披荆斩棘、开花结果呢?难道就凭着华文华语乃华族文化这单纯的原因吗?

其实还得多亏了我国推行的单元化教育政策所扮演外敌的角色。在面对强大的外压促使我国华社能在华教大旗之下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若无1956年拉萨报告书与1960年达立报告书, 想必我国也不会拥有如此健全,由小学至大专的华文教育系统。在提倡多元文化的国度,族群相对地会抱着较开放的态度与其它族群接触,圈内与圈外的关系也较为融洽。因此在百花齐放的教育政策下,也许我国华裔族群会更偏爱英校多于华校吧。

政治方面,华教也是个道治鬼灵符,不可或缺的课题。不难发现华教课题从未缺席我国大选,不论是由华社还是华裔政党所提出。每届马华的成绩单总是重复着宣称「基于我党的努力,成功搬迁与新建几间了华小,帮助了多少华裔生进入我国政府大学等」,老调虽不断重弹却还是不乏听众。另一方面,巫统也能借着这类偏差政策强调本身是马来特权捍卫者,是多么用心地保护马来社群的权利。如此双赢的政策试问国阵政府如何会将之废除?若真无种族性偏差的政策,国阵各成员党又如何向其支持者交待邀功?种族政治又该如何在我国继续生存?

我国族群关系就像个气球一般,受到外来的压力里头空气也越扎实,反弹力也越大。纵观其它实行类似种族特权的国家 (如:美国与中国),种族政策虽然多少减轻了族群之间财富分配的问题,但却同时也明显提高族群意识(communism)。族群间因各种优惠政策而冲突不断,彼此也互相猜忌与歧视导致族群关系紧张,呈现一个四分五裂的分裂社会(fragmented society)。再强韧的气球,过度挤压也终将会爆裂。

一个负责任的政治领袖应该考虑到国家长远发展,而不是为了当下的政治利益肆无忌惮地操弄种族议题,破坏各族之间脆弱的关系。国家领袖须敢于担当责任,在推动良政应义无反顾,别因一小辍极右份子反对的声音而打退堂鼓。唯有公平与公正的实施政策,不分种族地帮助弱势的一群,我国各族群才能放下彼此的芥蒂,只有这样才能永保我国社会的稳定。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江伟俊  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