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5日星期六

05-02-11 国富之实与民富之虚

中国怎么了?富了,强了,超日赶美了。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地球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评价。

就像《纽约时报》所述,没有人确切知道中国经济何时超越美国,但在中国去年取代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之后,任何人都不应该低估这一幕出现的可能性。

来自中国统计局的数字也似乎验证了这点。

据测算,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39.8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3%;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万30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1.3%。前者,使得中国的GDP约占美国的三成;后者,则使中国的财政收入仅次于美国。应该说,中国的国家之富是实实在在的。

但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国富带来的自豪。因为去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万1033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5%。

对比之下,财政增幅速度几乎是居民收入增幅两倍,用一形象的比喻——锅里很满,碗里不足。一句话,中国的国富是实在的,民富则是虚妄的。

勿让仇富仇官心态滋生

与此同时,中国迎来了高通胀时代,去年民生体味最深的就是物价涨个不停:吃穿住用行,油盐酱醋茶,涵盖了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国富让中国窥见到了强国崛起的梦想,民穷却让普罗大众无尽的慨叹:幸福在哪里?通胀带不来幸福,蜗居是幸福的反讽,股市是销金窟,房市是资本和权力合谋制造房奴的陷阱……

相比宏大的GDP和财政数字,低微的居民收入数字还只是平均数字。

如果考虑到20%的新富者阶层占有80%的财富,加上中国还有数千万的贫困人口,这个平均收入数字的民生内涵就更加打折了。

两极分化,并不仅仅是贫富阶层的财富分化,还有国家财富和居民收入的极端分化。前者不解决,直接导致社会阶层的割裂,刺激“仇富”情绪的滋生;后者长此以往,则会带来“仇官”思潮,诱发公权公信力的丧失。

中国正处于人均4000美元瓶颈期,如何避免拉美国家教训,使中国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是中国面临的迫切难题。

历史上,中国并不乏“盛世”的荣光。但中国一直没有解决好国富民也富的问题,所以那些盛世就像历史的云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圆国富民富的中国梦?

市场经济、法治社会、融入全球,中国追求的是契合普世通则的崛起,而不是传统的盛世。因此,民权、民富应该是衡量中国崛起的关键要素。现在,中国有了极强的国力储备,具备了丰富的财政基础,眷顾民生应该是基本要义。

何况,即使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角度讲,也强调“损有余补不足”(老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因此,放弃唯GDP主义,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工程的转移,构建让民生没有后顾之忧的社保、医保体系,通过财税调节平抑财富分配不均都是当务之急。

重要的是,这些都不能流于形式,或是文件或官员嘴里的理念,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聚集期,当然也是拨乱反正的最好时机。

《纽约时报》认为,下个30年是80后的“中国梦”。

中国,能否在更多的时间里让60后、70后也享受到国富民也富的“中国梦”?我相信,中国能!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张敬伟 201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