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5日星期六

05-02-11 父母是“三等”公民吗?

新年到,让我想起数年前的一个广告画面。三名老妇人坐在一起,谈话家常。老人甲夸耀儿子如何本事,在短短数年内已当上公司总经理。老人乙也不甘示弱,说儿子月入上万,是人人羡慕的对象。说着,说着,她们两人的眼神望向老人丙。老人丙脸露面腆,连摇双手:“我儿子只是个普通书记,也没什么值得谈的。”

这时,一辆本地国产车驶到门口……“妈,妈。来上车,我们回家过年吃饭了。”老人丙随着儿子一家人上车后,只剩下其他两位留在老人院的孤独身影及羡慕眼神。

你家的老人是三等公民吗?等吃,等睡,等死,难道是老人的宿命,人生必经之路?

现今,老人院,疗养院如雨后竹笋般成立,大受欢迎。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王赛芝表示,据统计,2013年的我国將有15%人口为60岁以上的乐龄人士,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人国。身为子女的我们,难道一定得把父母送去老人院,响应潮流?

孝为先已非主流价值观?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年纪大了,手脚慢了,脑袋不太灵光了,就得寄居在老人院,或独居在家,如“望儿石”般地等儿女回来,等死吗???

古人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足以说明华人是很重视孝道的民族,然而因為社会变迁,孝道并非再是主流价值,弃养、虐待老人的事件層不出穷,這不禁让人反思。将家中病重、年老体衰的老人安置在安养机构,是不是就是不孝顺?今天的生活担子繁重,家庭结构早已变成双薪家庭。

如果家中的老人真的是行动不便,把父母白天寄托在“托老所”,晚间接回家中,也可算是个折衷的方法。千万别像邻国的年轻人,美其名带父母出国旅行,却趁机把他们弃于人生地不熟,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绝境!

鼓励参与社会关怀活动

有时让我们扪心自问,父母在他们的最后黄金岁月,渴望的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不过是希望孩子为人正派,有上进心,平平安安,健康快乐。其次是希望自己依然壮健,不必成为孩子的负担。

如果孩子能常陪他们谈心,闲话家常,那是再好不过了。相信大部分的父母,要的并不是奢侈的物质生活,花花绿绿的钞票;一份关怀体贴,几句嘘寒问暖,就足以让他们甜入心扉。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让老人家参加一些太极班,气功班,多做做运动,就能保持身心健康。

此外,定期带他们去做身体检验,是每年必做的功课。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也可以鼓励父母学习书法、音乐、舞蹈及烹饪等有益身心的活动,让生活过得更充实。壮健的父母能在晚年,当义工,从事一些社会关怀活动或“银发事业”,服务人群,展现生命的余晖,人生就活得更有意义了!

各位看官,当你看着日益年迈的双亲,请多谅解他,尊重他,关爱他,陪伴他们走完最后的黄金岁月。

今年的新年,你回家过年了吗?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徐嘉亮 201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