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6日星期日

06-02-11 马哈迪谈世界华文

今天是大年初三,祝《南洋商报》读者们兔年进步,心想事成。

套句老话来说,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又过去了,今天来回顾一下往事也不失为应景之事吧。

自独立以来,华人的母语教育就没有受到应有的对待;进入1970年后,华人在经济发展方面又受到限制,前首相马哈迪坦言华人要执照,“这样难,那样难”。

在过去的一年里,情况依旧,没有改变,华人还是需要争取这样,争取那样,尤其在母语教育方面为然。

对海外华校一知半解

实际上,由东姑阿都拉曼到敦拉萨,再到敦胡申翁,尽管在施政方面对华教不公平,但需在谈到华教时却没有歪曲历史,没有贬抑华教的地位。

到马哈迪时,歪论频起了,诸如:除中国,只有大马有华校; 除了中国和大马,其他国家禁用华文﹑华人不准讲华语;除中国,大马华校获得政府津贴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大马政府津贴外语(华淡语)学校。

不过,现在的马哈迪也不得不承认事实,即泰国和菲律宾没有禁止华文,华人也可学习华文,至于他说的国际学校是错误的,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华人在华校学习华文,并非在国际学校。

“独一无二”也是错误说法,南非的斐京华侨公学是国立学校,马哈迪不该在一知半解情况下谈论海外华文学校。

允由国家出资办华校

退一步来说,就算“独一无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我国的独立史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点我们也谈过很多次,但因为马哈迪不谙华文,为人蒙蔽而无所知。

我国“独一无二”独立史是华巫印三族共同争取到独立,有别于印尼﹑菲律宾等,所以大马三族地位必须平等,母语教育权利也平等。

巫统承诺由国家出资办理华校,那是1955年1月12日在陈祯禄住家,东姑阿都拉曼代表巫统要求林连玉暂时不提列华文为官方语文,联盟赢得执政权后就每年拨100万给华文中学﹑200万给华小,这是著名的“马六甲会谈”(《风雨十八年》上集第107页)。

巫统言而有信兑现承诺

巫统言而有信,把这承诺列入《1961年教育法令》第1部分第2条文:

●国民小学:用马来西亚语为媒介学校是全津贴学校。

●国民型小学:即华文小学,淡米尔文小学或英文小学,是全津贴学校。

如果巫统不曾答应(独立后)由政府出资办理各语文学校,1961年教育法令怎么会有这样的条文?马哈迪叫人用证据和他讨论,这些就是证据,所以各源流学校得到政府拨款乃理所当然事,不应该特别的强调华小受到“非分”好处。

还有一点就是,华淡语是本国公民的母语,不可形容为“外国”语文,就好像中国,虽然北方方言是国语,但没有人形容福建话﹑广东话是外国语;美国﹑纽西兰﹑澳洲等也有没人说英文是外来语,凡属公民的母语就属于本土语文,马哈迪推理能力似乎不足。倘若源自外国就是“外国” 语文,那华巫印三族母语源自外国都须称为“外国” 语文了。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罗汉洲 201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