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16-08-10 “扺步”不等於“開埠”

深圳大學張衛東教授在“甲必丹葉亞來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提出“扺步”不等於“開埠”的論據,很值得大家參考和反思。

張衛東舉出他的老家山東半島,有一個叫“威海”的著名商埠為歷史範例,也包括其他商埠煙台、青島和龍口,在內的城市;而威海這個地方早在明初,就是中國東部最重要的抗倭軍事基地,也是清代北洋水師提督署衙門所在地。

可是他指出,今天的威海,以及其他商埠,已成為中國外洋通商口岸,卻是近代的事;它們的“開埠者”,都不是中國人,而是英美法日德等國;這些口岸的對外開放,是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侵略結果。

換一句話說,這些口岸的對外開放,儘管與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聯繫在一起,讓中國人的感情很不舒服,但論及“開埠史”,講到史實,我們還得實事求是地承認,“開埠者”是洋人而不是中國人;張衛東卻表示,這樣的“開埠”,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現代化。

我們希望官方制定國家歷史研究的大方向時,也須站在宏觀的角度,認同這些學術界提出的考據,展現政府的度量和民族自信心,坦然接受客觀的歷史事實,如果葉亞來開拓吉隆坡功績的爭論,一直沒有一個定案,這猶如日本右翼勢力所倡導的“歷史教科書事件”,影響中國與日本的外交關係,而率先推動華巫結盟的葉亞來歷史定位,也一樣會繼續影響華社對政府偏袒一方的看法。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陳嵩傑‧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