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星期五

25-11-11 愛心與傳統教育應互補

愛心教育是現今教育界的主流觀念,即放棄傳統的籐鞭政策,用愛慢慢地去教導學生。

愛心教育是提倡不以打罵的方式教導學生,當然是很好很正確的觀念,對小孩的心理健全發展也有幫助,但筆者認為傳統教育也不是毫無可取。一味地以愛心教導學生有時會一不小心走錯了方向,導致學生越來越不重視禮貌。因為一味的跟隨愛心教育的方式教導學生,那很可能就會忽略了傳統教學中的“管教”概念。在傳統教學裡,學校很注重學生禮貌和道德觀,一發現學生有不禮貌的行為,就會馬上糾正和“管教”他們。雖然愛心教育也有注重學生的禮貌,但卻很難教導學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老師們只能以口訓的方式警告學生,但往往學生聽了就忘了,不像傳統教學那樣可以讓學生“永刻於心”。

以筆者所見,實行愛心教育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勢在必行,愛固然要愛,但在適當的時候也必須用回傳統的方式。在愛心教育裡不應該把“打”視為和愛心教育理念對立的教導方式,反而應該適當地納入“打”的元素。當然打學生一定要打得有理由、有目標、有限度、有效果,當然還要有後續步驟。所謂的後續步驟就是,以愛心的方式進行輔導,讓學生清楚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當然更重要的是要避免他們被打後會在心理建設上產生不良影響。

筆者認為愛心教育和傳統教育要交替使用,互補不足之處,不過當然是愛心教育為主,傳統教育為輔。學習上較差的學生如沒交功課或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千萬不能打;而在禮貌上出現問題的學生就要適當地採用傳統的管教,然後再進行輔導,千萬不能打了之後就畫上句號,這樣只會越打越糟。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李濤 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