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6日星期六

26-11-11 老師好,中流砥柱60年

教總60年,一甲子堅守崗位,它是馬來西亞華文教育高高的旗竿。國家獨立以來的華教運動教總無役不與,一場接一場風起雲湧的抗爭,奠定今日華教發展的基礎。

我走進慶典宴會廳,抬頭就見激情兩行字:「風雨同路六十載共鑄華教千秋業」。一路走來,多少前線鬥士前仆後繼,台前有林連玉、林晃昇、沈慕羽等無不令人欽佩。而台後更有不可遺忘的,華校老師是默默耕耘的大支柱。

華教千秋大業,華校教師是最堅固力量。老師是在最基層推動搖籃的一雙手,諄諄教誨學子知書達禮。學生也許曾經叛逆或誤入歧途,但一代接一代卻從未放棄。

馬來西亞華校教師,尤其眾所敬愛;他們的教學工作有著特殊意義,兼也扛起傳薪使命而發光發熱。從校園走到華人社區,從教學職責之傳道、授業、解惑到民族事業紮根,都是建設力量,多功能的文化助力。

教總頒發「沈慕羽教師獎」,正好表揚了這方面的精神。今年4位得主,廖國平、彭忠良、楊萬榮與鄧萬秋,就是熱心參與華社工作的一群。其中,寥國平老師用熱忱春風化雨,被喻為校園文學領航人,開創風氣而傳承香火尤其叫人動容。

當然時代在改變,人在改變,教學工作也面對各種衝擊。例如,家長會為孩子而向老師興師問罪;例如,也有教師會教補習、賣保險、做直銷而惹人議論……但是,華校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看到其精神堅毅不拔,而為學生所愛載。

我孩子唸小學時,我對事情的說法如果與老師所說有不同,孩子一定堅定爭辯道:「老師說的。」簡單四個字,道盡對老師的信任與擁護,令人深感欣慰。就像副教育部長魏家祥致詞時所追憶的,小時候如果在學校被老師罰打,回家一定還要再給媽媽打一次;因為會被老師打,學生一定有錯。

教書不是能以金錢衡量的工作,聖賢書早有說法,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而以士為居首位。今日社會的最強大力量,無可否認來自工商領域,但是人類建設的靈魂,仍然在於士。士者,讀書人也;民智開通與社會興革,均見源於這一批。讀書人,仍然是最應敬重的人。

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常見反映這一層。教總60週年宴席,滿堂師長賓客井然有序,嘉賓致詞洗耳恭聽。而我前一晚,恰好出席隆雪華堂88週年晚宴,台上嘉賓演講,台下一片噪音。兩者對照強烈,讀書人的氛圍顯然大不同。

所謂各自領域各自精彩,本來無可厚非。但是一個噪音場所,如何能夠清楚傳達重要的訊息?一個吵雜環境,又如何能夠構建共同的步伐?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前路風大雨大。華教事業始於更早年代,教總60年只是一個團體的歷史標記。然而,正是這60年風雨同路,真正搭建了堅固堡壘與前進。華教千秋大業,逆境跋涉,不能只憑熱血激情,更要有如老師們實際行動的堅毅精神。我的掌聲,特別要獻給老師。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潘友來 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