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星期一

28-11-11 巫統「弱化」的始作俑者

不甘寂寞的敦馬哈迪又嗆聲了,這次被他狠批的卻是他「含辛茹苦」帶領了22年的巫統。

原來,他恨鐵不成鋼。他責錯巫統毫無寸進,沒有攻城略地,沒有贏回馬來人的支持,至今還只停溜在2008年國陣潰敗時的階段,不斷消費過去的歷史光輝,而殘留下淒涼的身影。

他指名道姓,說前首相敦阿都拉是巫統弱化的罪魁禍首,這個禍根由現任首相納吉繼承,造成納吉繁瑣事務糾纏,困得無暇分身。黨內也嚴重缺乏誠信可靠的領袖,不論是黨中央與區、支部都如此。於是,大家只熱衷於黨職與權位,只想爭奪大選上陣的機會。「當每人都只顧本身的得失、鬥個你死我活,那麼就不會有誰在乎黨的生死存亡了。」

所以敦馬憂心忡忡,如此巫統如何應付來屆大選。只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熱臉蛋碰到冷屁股。敦馬的警言竟被巫統諸公低調回應。副首相慕尤丁默認了巫統確有內鬥,但今已全速改進;內長希山卻堅持巫統進展良好,馬來票正在回流。

於是,這場本是關乎馬來民族問題和巫統勝敗的交鋒,輕描淡寫地又從水面沉回水底,悄然消失。但它反映了馬哈迪的焦慮、馬來民族的茫然和巫統的困境。

馬哈迪苦口婆心,意有所指,其實說的就是巫統與馬來群眾脫節。只不過他也沒有良方,只能一味呼籲巫統與依布拉欣阿里的「土權」綑綁,繼續走馬來人至上主義。

馬哈迪過去也走這條道路,因為它是捷徑,效果立竿見影,又不費煞心機。但它有一個先決條件,必須身家厚重,經得起績效不佳及嚴重損耗的消磨。上天眷顧大馬,單就石油資源就每年承擔接近45%的稅捐。所以我們可以開盡油栓,換取大量財源。就算打了濫權、貪腐和浪費的折,剩餘的再分流到民間尤其是馬來人中去,仍是綽綽有餘。所以,這些年來人人笑逐顏開。

巫統政治優勢不在

這時的馬哈迪意猶未盡,再推一把大搞民粹主義,興建高聳入雲的世界第一高樓、全新打造壯觀無比的行政首都、派員征服世界最高峰等,直到最後連空降國產車到南極都做了,甚至阿都拉也蕭規曹隨地把大馬人送上太空「旅遊」,極盡「大馬能」為能事。馬來民族自信樂觀,空前暴漲。

可惜「天不假年」,石油資源的壽命並不長,加上97年一場經濟風暴國際大鱷刮走了我們近千億,馬哈迪徒呼「我們一夜之間變為窮措大」。但是,民族自信的機制是不容垮台的,儘管要維持這個機制已經捉襟見肘。

1999年大選,馬哈迪領導下的國陣痛失大量馬來議席,還連輸丹、登兩州政權。這個幾等對他投不信任票,使他不得不在2003年退休,交棒給他指定的敦阿都拉。

如果說阿都拉把弱化巫統的餘孽留給納吉,敦馬何嚐不是撇下專斷、濫權、朋黨的機制。而阿都拉2004年以狂風掃落葉之勢贏得90%議席,不正是人民尤其是馬來人「去馬哈迪化」的意願嗎?

如果說阿都拉太羸弱(連阿都拉也自認他改革力不從心),除了個人素質問題,是不是馬哈迪的專斷與濫權舊勢力太過固若金湯,動搖不得?以致人民因不滿於死而不僵的舊制,所以才在2008否決了阿都拉?

馬來民族深陷困境,名副其實地印証了馬哈迪的處女作《馬來人的困境》里的論述。國家資源已無法支撐補貼主義,加上全球化打破國界和拆除「保護網」之下,馬來社會尤其是低下階層都暴露在競爭的新形勢。巫統在政治的優勢被抵消了。其捍衛馬來權益的角色也變調了。

阿都拉功敗垂成而讓權予納吉,但客觀形勢並沒有改變。納吉仍需回到改革去。儘管那接二連三的轉型計劃只令馬哈迪不以為然,反對黨也嗤之以鼻,但不走此路,難道去跟土權鼓吹「保護主義」就能起死回生?

為何馬來民族如此脆弱?何以「馬來盛世」傾倒於剎那之間?何以日本、韓國等受盡欺壓能迅速崛起,坐擁豐富資源馬來民族的「盛世」卻鏡花水月、曇花一現?

上蒼只給一次機會,可惜掌控著豐富資源的領導沒有善用。如果這些財源沒有耗在最高樓、新首都等,以及巴生港自由貿易區(PKFZ)、柏華惹鋼鐵廠(Perwaja)等一宗宗弊案,和翻來覆去的政策改變(如英語數理),而像日韓民族實事求是地研究與發展,加強民族的軟實力如文學的百花齊放、電影製作的獎勵、藝術的開拓、思想的開放和政治競爭的自由化,我們就不致於閉塞與落伍。

巫統因為故步自封,才與民族訴求脫了節。「巫統等於馬來人」已成為過失式,而罪魁禍首絕不是敦馬所指責的各位繼承人。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吳彥華 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