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星期四

14-08-11 一堆养不起一对?

七旬“半盲”妇人无人照顾断水断电,点点诉说又一大马华裔家庭辛酸。

中华文化千百年来传颂孝道,儒家思想主轴“忠孝仁义礼智信”,將孝道立为人性根本。

有道说“百行孝为先”,足见我族著重孝顺父母的美德。

时至今日,反哺之心似乎日渐模糊。

看见黄婆婆的苦况,就想起一句话:父母能养活10个儿女,可是10个“仔女”却养不起一对父母。

老人申请援助金

爸爸妈妈含辛茹苦把“一堆”子女拉拔长大,这堆孩子却供养不了“一对”高堂?!

申请援助金的华裔老人越来越多,许多申请者有儿有女,甚至拥有多个已成年、成家的孩子、孙子。可是,他们却纷纷表示孩子养家无法养他;不然,就是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无力给生活费。

即是说,你能挤出钱来供房子、供车子、填饱肚子、买衣服、去消遣,却无法每月给“一百几十”来“集资”奉养父母?

若真是无力,可以原谅;可是,现实中却有些人不肯给父母足够零用钱,以致迫使老人要寻求政府援助。

难怪有人提出“投资回酬率论”,既要剧痛產子、照顾起居饮食之余,还要收拾排泄物、扛起供书教学费用……说明养孩子的投资回酬率並不高;有者更笑言生儿育女是项“蚀本生意”,因而出现“养荷包防老”的呼声。

虽然当中存在戏言,却反映出现代人对“养儿防老积穀防饥”失去信心。

父母在孩子儿时,不介意替孩子“执屎执尿”;当父母老了、“机件失灵”的时候,又有几个孩子能够不厌其烦侍奉他们,像儿时父母照顾自己一样?

邻国新加坡立法强制孩子奉养父母,以免年迈爸妈遭到无良遗弃。然而,需要用到法律来束缚人心、强制“人性”,传统孝道意义何在?

《论语》里“孝”行,“事生”和“事死”中有言,“事生”须做到养亲、敬亲、关亲、承志;认为孩子须確保父母衣食住行得到基本照顾,使他们不饥不寒;再来便是敬重父母、关注其身体病痛、继承志向等。

若连父母的基本生活都不想照顾,何以为“孝”?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董嘉欣 201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