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25-08-11 愛與和平

幾萬名不同宗教的人民,聚集在一個廣場上,分享彼此的宗教讚頌,哼唱彼此的聖詩;大家手持蠟燭,一起祈願。

我坐在人群裡頭,感情也融入群體中。

這一刻,人與人的距離很接近;佛教、基督教、回教、道教、興都教之間,並沒有明顯界線。

不過,這不是在大馬,而是在台灣高雄舉行的一項宗教祈福大會。

不同宗教使用各自的表現方式,但是,卻分享一個共同的主題:愛與和平。

如果在一般情況提起這兩個名詞,聽起來陳義太高,可能會高調得難以讓人親近。

但是,3萬人都因為這個主題而來,萬眾齊心,誠意壓過了矯揉。

這個景象,讓人相信世界會更有希望。

地點是佛光山的佛陀紀念館,一座氣勢恢宏的廣場和建築群。祈福會定在下午5時舉行,3時時分,民眾從各地湧來。

天空開始下雨,民眾沒有離開,佛光山的法師和志工們,更是淋著雨加緊工作。

大家相信雨會停,卻也沒有多大把握,只能祈求。

時間一到5時,雨真的停了下來,大家只能贊嘆這種共力。

雨後的大地,泌出一股清新的生命力。

85高齡的星雲大師為祈福大會開幕。大師一字一句,平和的為世界大愛點出主題;總統馬英九誓言台灣要成為和平推動者,以及人道救濟者;台灣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說明宗教大愛可以化解對立和分歧,是和平的推動力。

失去一隻腿的柬埔寨女孩,柱著拐杖走到台前,述說戰爭的殘酷,並道出5個願望,包括大地不再埋有地雷;世人為人道主義而努力;以及人人每天行一善,讓愛與和平的花朵開滿人間。

台灣人民普遍還感受戰爭的陰影。對岸政權的壓力,以及對岸極端民族主義的狂飆,使台海局勢存在變數,突顯了和平的可貴。

53年前的這一天,史稱八二三砲戰。對岸軍隊向金門島發射了48萬顆砲彈,把金門島打得像蜂巢,死傷慘重,但金門守了下來,和平倖存。

如今,台灣當局利用這些砲彈殼,鑄造一座大和平鐘,作為後世的警惕和反省。

認識戰爭,才體認和平。我想起托爾思泰的《戰爭與和平》。

祈福大會以璀璨煙花作為結束,希望和平的亮光,可以照耀世界。

宗教大愛,能夠化解人們心中的對抗;宗教之間的諒解和互相尊重,可以讓和平浮現和持久。

走過廣場,人群中溢出的祥和感,可以確定這種體認。

甚麼時候,大馬也可以辦一場跨宗教的愛與和平祈福大會?就在默迪卡體育場。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2011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