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星期六

27-08-11 昏頭轉向的語文政策

馬來人語文思維轉變--昏頭轉向的語文政策

隨著副揆兼教長慕尤丁聲稱,將由學校自行決定要以英語或母語教導數理科,預期明年起全面廢除英文教數理政策的決定已起了變數;換句話說,個別學校有可能可以決定保留2003年起英化數理的政策。

教長還表示,將探討是否推行雙語(國、英文)教數理,惟立即受到「家長教育行動委員會」(PAGE)質疑,政府是否依然要在明年落實「鞏固國語,強化英文」政策,取代原來的英文教數理。馬來西亞馬來人陣線也促教育部聆聽家長的心聲,不應廢除英文教數理,還例舉面訪家長的結果顯示,有54.8%不同意將數理科轉為國語教學。

教育部有臨崖勒馬心態,主要是因為馬來社群,尤其是大學畢業生或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家長,開始面對孩子覓職與深造的焦慮。之所以如此,關鍵在於英文水準未達標,約略感受到過於偏重國語而抵消英文學習所種下的果。

長期以來,各族學習母語的立場堅定不移,華裔社群早在60年代就出現華語與英語作為教學媒介語的爭議;反對以英語教授數理化,或是當時華文獨中崛起的其中一項因素。華裔社群形成兩個極端,接受英文媒介語的畢業生,無論是在就業與升學佔盡優勢,成為社會炙手可熱的精英;另一邊廂,在社會現實下吃了英文的虧,甚至自卑感嚴重的群體,長期處於競爭力較低的階層。

同樣的,自馬來語文成為國語,加上國語法令全力推行,官方用語的地位讓馬來語舖天蓋地席捲公私領域,從而在馬來社群中衍生一批「語文極端份子」。他們唯國語獨尊、排擠其他語文,特別是前宗主國的語文--英文,更經常以不尊重國語等於叛國的罪名,加諸其他語文的擁護者、應用者身上。

在上層社會,英語仍廣泛流行,權貴階級子女還往英語國家深造,學成歸來,輕易成為政經、社會的領導者。這種趨勢導致馬來社群的思維起了催化和教育的作用,部分人跳出唯我獨尊的語文心態,接受具有國際語文地位的英文,並相信英文是走向科研學習與成功的最佳載體。

敦馬獨斷獨行

前首相敦馬哈迪在2003年推行「英語教數理」政策時,受到馬來語文極端份子反對,紛紛聲討重現殖民地宗主國的語文的做法,認為蔑視國語是有損民族語言尊嚴與地位的行為。

巫統內許多領袖選擇與這項課題保持某種程度的距離,避免深受民族語文情結的傷害;惟敦馬哈迪毫無畏懼,勇往直前,展現他的強勢領導威力,終於將語文狂熱份子的氣燄壓下來。

直到今天,他依然堅持廢除「英化數理」是開倒車之舉,一些政治領袖也對此有所恐懼。

兜兜轉轉的語文政策再生變,導致亂象叢生。最受人非議乃媒介語過程反覆改變,令學子無法適應。僅實行六年左右的「英化數理」,卻忽然在2009年廢除。政府轉為主張從小一、小四、中一、中四開始逐步恢復國語教學,惟詢眾要求將維持中六與大學預科班繼續以英語單語教數理。新政策預定於2012年開始實行。

英化數理對華文獨中沒什麼影響。2003推行英文教數理政策之前,獨中一向以母語華文為教學媒介;除一小部分以華英雙語教學,獨中堅持以母語教學,而且也不相信英化數理能提高英文水準的論調。因此,董總對教理化媒介語的立場,是堅持以母語教授,而絕非以國、英雙語教學。這讓華教人士形成另一語文群體,一同參與反對英化數理的行列。只可惜在兩年前的那場萬人上街抗議中,董總先硬後軟,臨陣打退堂鼓。

數學媒介語在國文與英語之間像走馬燈般變化,令倡議英文教數理的敦馬哈迪大表不滿。副揆兼教長慕尤丁以下列理由向敦馬哈迪解析:一,英文數理與《拉薩報告書》、《達立報告書》規定媒介語是國文的方針背道而馳;二,六年前倉促推行英化數理,並沒獲內閣討論及批準。這兩個理由,尤其是第二項令敦馬哈迪氣在心頭,只好忍氣吞聲,沉默下來。這回或許恢復他所主張的英化數理教學,他叫好並讚賞不在話下,可能更有「吾道不孤」的欣慰之情吧!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林風 201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