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对祖国的印象是模糊的;长大了以后,我对祖国有了深刻的认识,原来它是马六甲海峡上一串闪闪发亮的珍珠,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它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子民。
但那波涛滚滚的马六甲海峡在数百年来给我们带来惊心动魄的变化。
蓦然回首,竟然曾是四个列强霸占的地方。先是葡萄牙(1511-1641),后是荷兰(1641-1824),再下来是大英帝国(1824-1942)。最不幸的是后来被日本军国主义大举践踏(1942-1945),那3年8个月的苦难岁月,我们的祖先含着眼泪大控诉。15万人就这样被杀害与蹂躏了,血渍斑斑。
好不容易我们盼望和平的降临(1945年),但换来的竟是英殖民主义者的卷土重来(1945-1957),它们又重施故技地将马来亚人民分割成三大板块:马来人的、华人的及印度人的活动范围和社区。
加上战后的不人道统治,泡制了 500多个用铁刺网围起来的华人新村是一个铁证。
虽然今天它已是另一个风貌,但我们怎可忘却那耻辱的年代?
从马来亚到马来西亚
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和牺牲,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生的国家——马来亚(1957年8月31日),但它不能再和新加坡连成一块,而是被切割了的两个实体。
直到1963年9月16日,我们的国家又摇身一变成为马来西亚。不幸的,叫马来西亚太沉重,我们卷入了国际政治斗争而成为一颗棋子。左右派的政治角力却是以反马来西亚或亲马来西亚来作为标签,而绝大多数的中立人士漂浮其中。
然后1965年新加坡离我们而去,马来西亚缺了一角;及1966年印尼流产政变血洗千岛之国后停止了马印对抗。
这一切的变化只在瞬息间,种种的谜团封存在历史的匣子中,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这样的年代,我们国家的政策是既反共又反华的,伤了许许多多华人的心。正因为东姑政策的失误,他在1969年的大选赔上他的政治生命。
维持种族政治框架
这一年的“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成为立国以来最大的悲剧。这个悲剧彻底改变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马来西亚人开始生活在“种族主义”的阴影中。
在新经济政策出笼下,我们的人民分成了土著与非土著,这之中的变化也谱出了许许多多的争议。
有幸的是我们在1974年走上马中建交的年代,让万千华人大开眼界而又雀跃万分,不再因意识形态之差被人为的切割开来。
到了80年代,在马哈迪的强势统治下,给我们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一方面是回教价值被引入行政组织中,另一方面是维持既定的种族政治的框架,让种族政党继续成为未来的政治导向。
不过,在他主政期间,有两件大事是值得一提的,其一是在1989年达成的合艾和平协议,从此结束马共长达41年的武装斗争,马来西亚也因此不再有内战,可和平地推行各项发展计划。
活得自在更为重要
其二是在这个大前提下,马哈迪在1990年提出了要在2020年将马来西亚打造成先进国水平的宏愿。换句话说,他要用30年的时间来彻底改变马来西亚。
不论是阿都拉的接班(2003年)及纳吉的后来顶上(2009年)他们都只是马哈迪宏愿国的代言人,只能承受和推进,不能改弦易辙。但现在离开宏愿国只有不到10年的光景,我们能如愿以偿吗?
如果我们回顾500年前的落后和500年后的进步,我们应该有信心再攀高峰,但关键在于我们能扫除种族主义的障碍,能铲除小拿破仑和能否许国人一个和谐民主与和平的未来吗?
无论如何,在独立54周年之际,我们认为马来西亚人活得更好与更自在,是比急于求成宏愿国更为重要,您以为然否?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谢诗坚 201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