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星期四

15-08-11 祭祖

外婆生前偶而會對我喃喃幾句:“以後,我不在了,你們還會記得來拜我嗎?”

從小,我就看到家裡的長輩對祭祖這事的認真與全力以赴。家裡環境不好時,尚且硬湊幾個錢,買些魚肉供奉祖先。當生活慢慢過得去後,各種大小細節都儘量做,不敢馬虎。

大約中元節的一兩月前,外婆就開始拿出一疊疊薄薄的彩色紙,折成長型元寶狀。我喜愛看她把那七彩長型元寶最後扎成一大捆,像一大朵彩虹花;後來干脆坐在外婆身邊,學著折,老人家邊指導邊取笑我變形的“作品”,雖然一捆捆的彩虹花,最終要丟入焚化爐,但是外婆卻堅持,每一個元寶都要扎實地折好。

老人家如今已往生了,祭祖的習俗由媽媽與阿姨來延續。除了疊元寶外,從發糕、紅龜粿到包點,供桌上的祭品媽媽幾乎全部都自己親手做。不忍心媽媽一人太辛苦,要她到外頭去買現成的,她嘴裡雖嚷“外頭的東西很貴,自己做既便宜又好吃”,但我知道,祭祖的過程對她來說,除了形式外,還有更深的含意,那就是她與先祖或已逝的親友的一種“聯繫”。

就好比在我小時候,她抓住我的小手拈著香,跪在祖先牌位前,恭請“阿公阿嬤”來吃飯般,祭祖像似與先祖“聚餐”;有一回,擲筊詢問外婆吃飽了沒,輪了幾個人,都一直沒結果,這時母親突然想起,弟弟還沒擲,忙忙地把他叫來,果然一擲即成。“看,阿嬤就是在等你弟開飯”,母親有所領悟地說,我不置可否。是不是真的這樣,沒人知道。

遷來外坡後,因工作的關係,我已很多年沒在中元節回家祭祖了,今年也一樣。前幾天,跟母親通電話,她很內疚地說,把廟堂超渡外婆的日期給忘了。“去年,因太遲報名,沒法請廟堂超渡阿嬤,今年,早早就去報名,偏偏後來竟忘了出席廟堂的超渡大會。”

記事本只有陽曆的我,對陰曆沒甚麼概念,不曉得何時初一十五,也沒把各個先祖的忌日背起來,不會做糕點、沒時間折金銀紙、沒本事燒一大桌的魚肉供品、更不支持焚燒冥鏹,家裡的祭祖傳統傳到我的手上,恐怕是要變樣的。但願先祖在天之靈莫怪罪,儀試簡化,心意猶存。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蔡思潔‧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