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天就是開齋節了,我不會說“轉眼間”又過去一個月了,因為齋戒月讓你看到很多人性,尤其是一個人的劣根性,在這期間很容易就浮現出來。
宗教信仰不是法律,沒有強制性,所以我相信,沒有一個宗教會去強迫信徒做事,若那人認為一些事是因為宗教規定而被迫遵守,效果只會弄巧成拙,原本的積德都會變成犯罪。守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除了饑餓和口渴,守齋並沒有讓你得到甚麼,但如果因為以這個為藉口,刻意製造機會方便自己,又或者期望他人遷就自己,這就沒有必要。如果因挨餓而導致心情暴躁,臉黑黑對人,動不動就罵人,甚至偷偷進食,不守齋也罷,因為一天積來的德,根本彌補不了種種的惡行。
這種情況在過去一個月看到很多,比如一名馬來婦女在購物中心排長龍買新衣,輪到她付錢時發現手中的牛仔褲並沒有如她以為的折扣很多,就破口大罵收銀員:“我辛苦地排長龍這樣久,你竟然跟我說不是這個折扣?”糾纏一輪後,她最後以她要的價錢買到衣服,還臉臭臭,口裡一直埋怨地離開。靜靜排在後面的友族都在搖頭,心想如果守齋真的很辛苦,不如算了,何必做到這樣,自己受罪又讓他人受苦。
以寬恕包容心塑造一個大馬
還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傍晚開齋前那一段時刻,引起交通阻塞或餐館爆滿的情況還可以諒解,惟一些人以為只有他一個人守齋,其他人都應該讓路或要獲得優先處理的心態,真的讓人費解他們守齋的目的何在,還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它真正的意義。
另一邊廂,齋戒月同樣可以看到他族一些人的劣根性。在巫統開齋宴上等著開齋時,一名中文報記者一直苦著臉、不停地說很餓。在隔壁桌,一班受邀出席的馬華婦女,竟然有人穿著吊帶露背晚禮服出現,坐在旁邊的馬來哈芝面無表情。
當然,以上例子都是個案(還好是個案),惟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沒有甚麼需要反駁或否認的事實。每個族群都有它的劣根性,雖然它是只一個概況,不是指所有人,不過,很少人會去承認或接受事實,甚至無法接受批評。不然,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及馬哈迪的《馬來人的困境》就不會成為爭議。
其實,最早被標榜的是“醜陋的美國人”,用來形容美國人無知和自我的態度,尤其是身在海外的美國人,以為美國就是世界的大哥,他們就是高人一等。
雖然現在還沒有“醜陋的馬來西亞人”的巨作,但這群在多元種族社會生活的人,在要求平等與公平的社會時,會否以包容寬恕的心塑造一個馬來西亞,不再以馬來人、華人或其他人自稱,就得應該先接受批評。
在一個討論本身族群的論壇上,會有人受不了批評而反駁說:“不要忘記,你也是華人。沒有必要這樣說。”對,就因為我是,所以我才要提出來,醜陋與否,平心而論;一個人的美麗由內心發出,一個族群的卓越就是從個人開始。
文章来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翠媚 201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