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可以理解,那些要求恢復英語教數理的家長的憂慮,他們擔心孩子的前途、無法和世界接軌。
但是,政府之前已經花費冗長的時間,舉辦各種圓桌會議,收集教育界人士的意見,才決定分階段廢除英語教數理政策,因此不可能恢復推行該政策。
家長教育行動組織(PAGE)可以恫言,把選票投給反對黨,然而若國陣出爾反爾,也是政治自殺;不要忘記的是,巫統的基本盤來自鄉村,大多數郊區家長是反對英語教數理的。
教育政策和政治掛鉤,其實是蠻悲哀的事情。PAGE知道國陣需要選票,才一直強調若爭取不到英語教數理,會把票投給反對黨,而當局基於政治考量,才改變政策。幾時教育才能回歸教育?
PAGE應該爭取的是替代方案,特別是明年升上中四的學生,讓他們能夠應對大馬教育文憑考試。其次是爭取在中學持續雙語教學或中四開始英語教學,以及增加英語科目的時間,提高英語水平。
9年前,倉促決定用英語教數理,引起巨大反彈;3年前,決定從2012年開始分階段廢除英語教數理政策,也沒有考慮到銜接問題、家長和孩子的感受和適應能力。明年進入過渡期,就不應該再犯錯,以免帶來三度傷害。
大馬是一個複雜、多元的國家,因此單一的教育政策肯定無法滿足不同社會背景的人士。
捍衛母語教育者,不認同英語教數理,因為他們擔心華小變質;維護國語的人士,也反對推崇英語。當然還有一批是支持英語教學,他們意識到英語已經是世界主流語言。
各方的意見沒有對錯的問題,而是立場和角度課題,這讓教育政策變得敏感,就比如馬來文學著作《連環扣》,引發各族群不同的感受。
不同資質和家庭背景的學生,在英語教數理政策下,也取得不同的效果;各方只看到他們期待的成果,也就衍生了各種矛盾。
然而,三種語文、多元文化是馬來西亞的優勢,當務之急是鞏固這種優勢,而不是因為立場和原則不同,製造分裂,結果讓優勢成為撕裂的根源、變成前進的絆腳石。
學生要掌握好兩種或三種語文,又要學以致用,是教育的大工程,也是教育的方針。教育部不能讓政治和語文沙文主義者干預政策,一再修改,結果是學生不能掌握多種語文,讓孩子失去信心、國家失去了優勢。
唯有營造學習語文的環境、提出提昇英語水平的實質方案,才能停止這一場爭議。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瑞源‧201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