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05-11-11 教育不能先射箭再画靶

英文教数理政策,从一开始推行是政治决定,到最后废除也是政治决定。

当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宣布自2003年开始,由小学一年级开始推行英文教数理政策,虽华社与部分马来知识分子都有异议,但政府还是坚持己见。

多年来,要求检讨的声音始终没有间断过。但是政府除了坚持政策不变,更提出多项统计数字来证明英文教数理的效果。

统计数据前后反复

例如,2006年时,当时的教育总监阿末西邦说,在推行英文教数理政策前后,初中评估考试考生表现都很稳定,且2006年的成绩比前年好堪称是英文教数理政策成功。他说,在英文教数理政策推行后,有24.1%的考生选择用英文作答。

同样的,到了2007年,时任教育总监阿里慕丁又说,当年初中评估考试数理科成绩理想,显示以英文教数理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数理科的掌握能力,反而让考生受益良多,其中数学科及格率达87%,科学及格率也达89.1%,而纯以英文作答的考生达21.5%。

当英文教数理是“政治正确”时,大部分的统计都证明这项政策是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这项政策却在实施了6年后来个大转弯。

当废除英文教数理成为最终定案时,教育部却说,根据统计全国近7500所小学只有不到5%,全国2192所中学只有不到9%是全面使用英文教数理。言下之意,这政策寿终正寝了。

应让教育超越政治

英文教数理政策从推行到废除,所依据的统计数据究竟是专业调查?还是视需要而定?教育就是教育,相关教育政策的讨论与决策,不能先射箭再画靶,制造箭箭中的假象!

当一项政策从拍案到落实“政治正确”超越了“学术专业”,就注定会随政治风向转变而改变。

毕竟,在政治上变可以是常态,但教育不能是政治,教育政策也反反复复付出的代价就是整整一代人都成了白老鼠。如今,不管是保留或是废除英文教数理政策,政府都饱受两方批评。

不管是为了选票考量或是为学子教育接轨而采取的“软着陆”方式,都旨在让破坏少一点,但民怨依然还为教育政策反反复复感到不满。

让教育回归教育吧,这该是英文教数理政策最终该汲取的教训。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许国伟 201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