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4日星期四

04-08-11 人才的第二種思考

並不是潑冷水,其實,我有時候覺得,“人才”外流,並不是壞事;大家不必悲觀,更無須憂國憂民。

換個角度,這些學生去了外國,也是外國替大馬培養人才。

譬如說,10個A+的優秀生,他可以選擇馬大,或是牛大。

馬和牛都很大,差別在於,馬大世界排名200之外,牛大排名世界第二。

如果他選擇馬來亞大學,4年之後,他或許是馬來西亞的精英,甘榜冠軍。但是,他在馬大學到的知識,培養的思辨能力,語文能力,外加修養和氣質,唔,當然不能夠說不好,只能說還有很大的提昇空間。

這和他到牛津大學深造,脫胎換骨,大大不同。

IBM、美林證券、麥肯錫向全球延攬人才,不是看SPM有多少個A+,而是看你在哪所大學畢業,學到了甚麼。

如果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培養不了人才,我們還談甚麼留住人才。

當然,朋友們反駁說,我們不反對到外國留學,而是這些學生畢業後都不回來。

這個看法,也有盲點。

若是拿了外國獎學金,留學外國學有所成,那是外國栽培的人才;我們還應該感謝牛大、哈大、澳大、新大、台大才是。

更何況,書唸得再好,也只是半成品,勉強是半個人才。

真正的人才,必須在第一流的機構做事,吸收頂尖和先進的知識,和第一流的同行競爭合作,培養創新能力,才是一件完整的製成品。

打個比喻,在加州理工大學念個航天科學的學位固然不容易,但是,畢業後沒有進入美國太空總署,而是滿腔熱血回國,加入大馬太空總署。最輝煌成就,或許是幫助大馬第一個太空人坐上俄羅斯太空梭升空。

與其埋沒人才,不如讓人才有個出路。

或許,朋友們把“國家”的觀念,無限擴大,事事都以國家為出發。

當然,這也沒有錯。但是,在人生的過程中,國家只是其中局部;在世界的觀念裡,國家也只是一部份。

一個在外國有重大成就的學生,是他人生價值得到更大的發揮,是他的家庭的榮耀,包括帶給家庭豐厚的收入。

而真正的人才,他的戰場是世界,不是一個國家;他的價值從個人,家庭,社會,延伸到世界,超越國家。

他要到哪個國家,在於他如何創造本身的價值;如果適於大馬,就回來這裡,如果是在天涯一方,又有何妨!

地球在轉,人才在流動;是否會回流大馬,此事不勉強,也無須執著。

一天,美國太空總署裁員,大馬太空博士流落小鎮送披薩;夜裡觀天,想起大馬月亮。

此時,也是回流的時候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201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