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学录取名单又放榜,虽然这一回整体上没引起很大风波,华人申请者中有高达88.2%成功被录取进大学,但总会有一些零星投诉,有者投诉没获得“心水”大学,、有者投诉没有获得志愿科系。
笔者认为,现今的大学录取制度,依然存在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课外活动计分制。打从很早开始,课外活动计分制就已存在。2002年曾一度被废除,几年过后再度恢復至今。大学录取单位制定若干计分比例,评估学生在中学时期的课外活动表现,如今的比例佔总分100分的其中10分。
没贯彻真正意义
站在高教部的角度,课外活动计分制的出发点很理想。高教部无非想用课外活动计分制,鼓励学生中学时期多参与课外活动,而非只专注学业。高教部此举,固然可成功使到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但纯粹只是为参加而参加,並没贯彻课外活动的真正意义。
现在的学生,仅一小部分真正为爱好和兴趣投入课外活动,更大部分的学生为了他日进大学时增加竞爭力,想方设法爭取到校內社团的重要职位,以及勉强自己参加一些大型节目,就只为拿那一纸证书。如果课外活动最终演变成这个极端现实的模式,早已彻底歪曲课外活动原来的意义,干脆不要也罢。
或许大学不应完全以学术成绩,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標准,但笔者认为课外活动也未必適宜作为標准之一。要进什么大学,要读什么科系,理应建立在学生本身的意愿,以及学习潜质。基本上学生在课外活动表现怎么优秀,也和进大学后的学术表现风马牛不相及。
面试制度会更好
举例说,成绩拿满4分的学生甲,和成绩拿3.92分的学生乙相比,在现有的课外活动计分制下,如果学生甲的课外活动计分不如学生乙,很可能在申请志愿科系时会落后于学生乙。试问,单凭学生乙的课外活动表现,是否能证明他比学生甲更加胜任这个科系的学额?笔者会更赞成大学方面採取面试制度,作出更有根据性的取捨。
高教部应废除课外活动计分制,完全用学术成绩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標准,或许日后高教部还能添加其他额外標准,但不应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或许可成为申请学生“锦上添花”的优势,当出现两个平分学生竞爭同一个学额时,可以用课外活动来作定夺。
高教部隨便一个决定,可以影响一整代人的命运,因为大学决定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一旦有差错,即毁了学生一生,还希望高教部能谨慎制定每一项政策。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吴启聪 201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