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

03-11-11 重新擁抱英語

英語教數理政策的存廢最近又鬧得沸沸揚揚,教育部堅持廢除,有家長要求保留,有人認為應該雙語並行。

當年馬哈迪執意倉促推行英語教數理政策,引起反彈,包括我。我的意見是方法錯了,方向錯了。提昇國民的英語能力,必須整頓學校英語課程綱要和教學方式,同時還得激發學生們對英語的興趣。

到今天,政府還有那些叨叨絮絮的各界人士,到底捉到問題的重點了沒有?

英語不僅是很多人在談的科技主要用語,商業、法律、人文等領域的新知及資訊,大多數也是以英文為媒介。如果沒有能力讀英文,就必須等到本身熟悉語言的翻譯本才能閱讀,就等於慢了半拍。然而,學英文須有方法,語文是工具,也同時是文化的載體。

當年馬哈迪心裡想的是先進國宏願,著眼於科技發展帶動國家進步,而數理知識和資訊皆是英語為主,就往數理科開刀;然而學英語不僅是為了科技發展,也得吸收英語世界的思想和價值觀,以便與本身的文化互補,塑造培養健全的人格。在馬哈迪的指揮下,我們只看到功利的英語,忽略了人文的英語。

再來是我們的填鴨式教育,“死學死用”不是“活學活用”,片面地要求學生應付各種考試,英語教數理最終失敗,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此!

我所認為的英語能力佳,不只是數理科成績好,而且也要有能力讀英文作品――任何的體裁或者題材,以及能不能夠用英語與別人溝通。教育部在制定或者調整任何的政策時,應該先檢驗原本的教育方式出現了甚麼問題,而不是“病急亂投醫”或簡單的“頭疼醫頭”。

回想當年的學生生涯,如果英語基礎打得更堅穩,大學唸法律時相信更能如魚得水。然而,基於自己的興趣是人文科目,在學習的過程中再艱難的情況也挺過去了。因此,個人的興趣和志向亦不能被忽略,現在我們的學生都是被同一個模式所塑造,加上教育政策越改越錯,令到更多學生受苦。

其實,大家都非常關心和焦急,我們的英語水平日愈低落,但是要挽回英語的美好時光,不能只困囿於英語教數理,一直在這個點上兜兜轉轉,必須跨步突破框框,才能看到英語世界的入口,重新擁抱英語。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張立德‧201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