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05-11-11 公僕無德無能百姓倒霉

2010年總稽查司報告一出,普羅百姓著實看到國家的奇聞。民間彼此把稽查報告當著奇聞大事來談論之際,其實難掩胸中的憤慨和無奈的悲衰。更悲哀的是,我們也清楚一年復一年的稽查報告,並不能阻止嚴重浪費公帑的事件再發生。

我們不明白的是,到底為甚麼,貪污、濫權、浪費公帑的事件,不會在稽查報告出爐、反貪局調查之後,獲得改善。我們也無從曉得舉凡辦事不利的官員最後會不會得到應有的懲罰?是不是有人負起失職瀆職的責任?

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荒謬不能理解的事,一年年重蹈覆轍。同時,心裡難免也有個疑問:百姓要靠這樣的官員來救苦救難救國救民,是不是倒霉了一點?

反貪局的第一次匯報,更加深了我上述的疑慮,用百姓的錢來買貴貨,價格相差十幾二十多倍,結論只是犯下未遵守財政指示買貴貨的錯誤。大馬的百姓不是印鈔機,反貪局該把“只是”收回,因為民間窮人還很多,受不起這樣的打擊。

無論在能力、道德及態度上,百姓都對公僕有很大的期望,這些國家第一線打拼的士兵掌握著國家發展計劃,肩負千萬百姓之托,豈可違紀亂綱、糊塗辦事?買了貴貨也算是失職,也應該受到嚴懲,更不能以“只是”帶過,因為這些都是百姓的錢,心繫百姓就不該大意公帑,罔顧百姓的委托。一分錢都代表了公僕的人格。

但願今年當局能讓百姓看到國家嚴懲失職瀆職官員的決心,比雙筒夜視望遠鏡更大筆的公帑流失案,更該被重視,更該被視為人民公敵。

失職瀆職一旦受到忽視與寬容,難免黑白顛倒,人心思變,公理不張則後患無窮,勢必將有更多荒謬、似是而非且不道德的事件接踵發生;小悅悅的案件已教我們見識公理不張之後,正義如何被泯滅,真理如何遭扭曲。因此,當局應大刀闊斧整飭政府部門的清廉形象與辦事效率,這樣每年稽查報告出爐才有意義。否則,我們還能期望甚麼?稽查之後還不是一樣!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梅嬌‧201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