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日公布了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
挪威在排名中名列第一,中国排名第101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表示,人类发展指数几乎涵盖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因而排名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出各国人民的生活现状。
在良莠不齐的各类排行榜中,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应该是权威科学可信的。联合国对主权国家的评价体系科学,设计合理,报告记述了1980年至今30多年的人类发展的进步和挑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与公平、社会公正以及高质量生活存在着重大关联。
中国软硬实力失衡
在有统计数字的178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101位让人尴尬。这种尴尬彰显中国发展中的复杂性,凸显了国富民穷的现实性,揭示了软硬实力不平衡的矛盾性……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危机中的欧洲向中国求援和“神八天一”太空对接的时候,中国“人类发展”的硬伤更具讽喻意味。
盛世中国的自信和乐观,源于中国的经济实力。但事实是,仅次于美国的GDP均摊到13亿人头上,中国的强大陡然缩水了。至于人均收入,中国也才刚刚迈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儿。
中国民本主义缺失
可见,中国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而且,相比经济发展的路径,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社会改革之路会更加坎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盛世荣光,康雍乾盛世离现在不过300年,可是占当时世界GDP近三分之一的大清王朝倏尔就衰亡了。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鉴照中国不能重复历史盛世的老路,即苛求国家主义的强盛而漠视民本主义的发展。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排行榜,恰恰指出了制约中国现代化的短板所在:民本主义的缺失。
民本主义不是官员的“亲民秀”,也不是宣传口号上的“以民为本”,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人。最起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市场原则之上,即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博弈市场权利,同时权力要敬畏权力,资本要有节制之心和回报社会的善意。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发展也许不是高速度的GDP增长,但绝对是契合社会民意保障基础民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官方语言表达,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是社会资源的分配应公平公正。两极分化,贪污腐败,地区、城乡、行业上存在的各种差异,归根结底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所致。
三是让民众尽享高品质的现代化生活。中国的国富世人皆知,10万亿的财政收入仅次于美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三分之一购买了美国国债,又为欧洲所觊觎……以国富反哺民生当其时也。
政经文三不可缺一
中国人要的不是策略性的政府红包,而是着眼长久的社会反哺机制和保障平台。遗憾的是,中国社保、医保、义务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潮流冲击下最广泛地市场化了,如今迈步从头越,政策执行力和资金投入面临着利益群体的阻挠和打折。中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在提升,但是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不匹配的。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国家概念,蕴含着深刻多元的内涵,家与国是不可分的,有家的幸福才有国的强大。中国儒家的政治理想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人的发展,不尊重人,不给人创造健康、知识和体面的生活水平,人的修养就难以提高,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失去根本。
因此,经济、文化和政治三个文明缺一不可,才能实现从国家盛世到民生盛世的蝶变。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张敬伟 201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