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星期三

23-11-11 年輕教師的使命感

教總60週年紀念,主席王超群語重心長地表示教總捍衛華教的立場和成立的初衷,是堅定不移的。王總一席話,讓熱愛華教的人士深為感動。負責推動教總師資培訓工作的退休校長李金樺則為當今年輕教師不認識林連玉,只認識藝人林憶蓮而感慨不已。李金樺所言非假,大部份年輕教師被問及誰是林連玉和沈慕羽這兩位為華教鞠躬盡瘁、做出偉大貢獻的先賢時都一臉茫然,讓人遺憾。

大部份教師在應付公務員能力評估測試(PTK)時,為求順利過關,著重的是緊記背熟各有關教育的如1951年巴恩報告書、1954年教育白皮書、1956年拉薩報告書、1960年達立報告書、1952和1961年教育法令……,卻忽略了探討各有關報告書和法令設立的目的何在。

筆者誠懇地希望華校中年輕教師在投身杏壇時,除了忠於職守、實行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感之外,少花時間於瀏覽面子書和崇洋哈日迷韓,多花時間認清與自己有切身關係的華教淵源,對華校一直以來在風雨飄搖的路上,面對種種障礙舉步維艱,受到種種不公平對待包括華小師資、撥款和董事會組織問題的困擾,有更深層認知。

教總前主席沈慕羽為爭取華文為官方語文被馬華開除黨籍,更於1987年因華教問題被當局援引內安法令扣留;族魂林連玉為捍衛華教被褫奪公民權和吊銷教師准證;教總前副主席陸庭諭為爭取華教權益問題遭解雇並喪失了一切作為教師的退休金及福利……層出不窮的華教問題在思維狹隘的種族主義者操弄之下讓教育工作者備受困擾,一步一驚心。

政府曾授權教育部長在適當的情況下關閉華小,所幸關閉華小的21(B)條文在1996年修正後被廢除了,但不表示華教問題從此不存在。身為華教工作者的一份子,應責無旁貸地對種種不利於華教的舉措做出深入的探討,加入維護華教的行列,接受接踵而來的挑戰,學習教總依數據擺事實講道理的據理力爭,才不會辜負勞苦功高的先賢們捍衛華教的一片苦心。

先賢們披荊斬棘,以血汗和淚水灌溉了華教這塊荒地,這種無私的精神,哪容我們說忘就忘?作為熱愛華教的教師,理應認識華教的基本歷史背景,倣傚先賢們偉大的護衛華教精神,將之發揚光大!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蘇雅香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