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星期三

03-08-11 紙質書大限將至?

星洲日報《國際拼圖》版“書的諾亞方舟”一圖,展示幾個層層相疊的貨柜,看似在碼頭卸貨的貨柜,沒甚麼了不起,細讀圖片說明,卻讓人吃驚。

這些貨柜竟是美國一非營利組織,擔心紙質書籍“瀕臨滅絕”而展開的保存書籍行動。發起人卡利說:每個貨柜可藏書4萬冊,希望保存世界上發行過的每一本書,目前已收集50萬本,要讓書籍永遠存活。

把這一個個藏書貨柜描述為“書的諾亞方舟”,宛如紙質書籍已面對大災難,就像聖經里諾亞一家在大洪水來臨時,帶著各種動物乘著方舟逃難一樣,只憑一葉方舟,萬物才得以存活。

書籍面對的“大洪水”是甚麼呢?

新科技時代,電腦、手機、ipad、RSS閱讀器、電子書……都成了閱讀人的新歡。方便、快速、節省金錢與空間等條件,正迎合現代人喜新厭舊的胃口,難怪卡利要未雨綢繆,為書籍建造“諾亞方舟”。

種種跡象似在預告書籍的死亡,以電子書最流行的美國為例,美國出版商協會今年首季的銷售統計顯示,大部份書籍銷量下跌23.4%,電子書銷量卻猛漲159.8%。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網上書店Amazon兩個月前公佈,美英兩國網上書店的電子書銷量,取得驚人增長。

年輕一代改變閱讀習慣和方式,助長電子書氣勢,讓人擔心書籍會被取代和淘汰。然而,有千年悠遠歷史的書籍,會如此不堪一擊嗎?

電子書的快餐式閱讀,雖符合現代人節奏快而簡易的生活方式,但並非所有書籍適合以電子書閱讀。

內容豐富卻笨重的工具書,例如百科全書之類,通過電子書查閱確是方便、省錢又不佔空間。又如輕鬆消遣時間的流行小說、旅遊文學、散文等讀完即可丟棄的書,通過電子書閱讀也很方便。

但嚴肅而冗長的文學作品,社會人文或藝術書籍等,還是必須通過翻閱紙質書籍,才能讓人有耐性和專心地閱讀。

有多少人能捧著ipad,連續四、五個小時追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或馬克思的《資本論》?電子書容易使眼睛疲勞,自然影響閱讀效率和樂趣。

而真正愛書人,只有觸摸書本的紙頁,才能感受閱讀的樂趣和喜悅。這個世界只要一日還有愛書人,紙質書籍就不可能消亡!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陳寶卿‧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