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星期四

11-08-11 發展的代價

沒甚麼特別事務要辦的話,一般上都不會老遠從沙亞南特地去到吉隆坡市中心。不過,初來吉隆坡報到時,活動的範圍幾乎都是在茨廠街那一帶,包括上課、會友、休閒。對於那裡是相當有感情的,現在偶爾還會想去走走。

學生時代常去的包括星馬、大家兩間購物中心,散佈那一帶的書局,還有戲院,當然也會光顧後巷的小販。現在如果有去的話,購物中心已經不在列內,書局的選擇也少了,戲院則倒了,倒是以往不懂得欣賞的老街氣息吸引著我。

也許不少人對那一帶的髒與亂不敢恭維,這裡是書寫吉隆坡歷史不能被忽略的地方,也是體會吉隆坡最基層生活,感受民間生命力的地方。

避開外勞和冒牌貨,跳過偶爾逃竄過的老鼠,只要細心觀察,進入眼廉的是一幕幕老吉隆坡的風情畫:專業脫痣、治雞眼、會館、龜苓膏、肉乾、話劇社……拐進後巷或者循著香味,這裡則是美食天堂,老鼠粉、叻沙、豬腸粉、雲吞面……。

除了吃,這一帶的人和物,也令人印象深刻,在鋼骨水泥森林夾縫之中,呈現一股濃得化不開的南洋味。記得蘇丹街某一道後巷有一位理髮師父,簡陋的設備,坐上高大的椅子,就在路人眾目睽睽下,被他理髮,宛如時光倒流。

文史工作者張集強在某一篇文章中提到:“當時(英殖民地)有官員說吉隆坡是美麗的城市。”吉隆坡經過多次重建改造,建築風格被多番的洗禮,有著一套本身的特色,是建築系學生的教材,是推廣給人文型遊客的風景。

但是,我們似乎沒有好好保護它。套用張集強的話,它現在看起來“變調走板”,是人為規劃及經營不當之後果。老街屋不是被拆,就是被改建,而用錢砸出來的所謂美化工程,一步一步摧毀城市自然原始之美。

發展的巨輪一刻不停地大舉侵犯這座城市,明信片上的風景是經過修飾的,與世界排位競爭的擎天建築,不能真實映照出這座城市的人文景觀和氣息。沒有人反對發展,只是發展是要讓人民的生活過得更好,而不是為了享受空泛的虛榮。

交通不便利停車位少令人卻步,捷運開通令人振奮,只是想到代價是進一步推倒老街屋,心裡開始掙扎。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張立德‧201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