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

13-08-11 聰明的預測不會準

一隻白老鼠被放在一個大箱子裡,牠的面前有分向左右的叉路,其中只有一邊會有食物。食物或左或右,隨機出現。不過總體設計上,100次中,有60次出現在左邊,40次出現在右邊。

老鼠當然不會知道食物會出現在哪邊,另外周遭圍了一群旁觀的耶魯大學學生,他們也不知道食物會出現在哪邊。每次食物出現前,學生先猜猜看會是哪邊,然後老鼠出發去選擇走左邊還是走右邊。這樣的實驗
,會出現甚麼樣的結果?

結果是,試了幾次之後,老鼠就發現向左走吃到食物的機率比較高,幾乎都不右轉了,因此老鼠猜中食物所在的比率,差不多就是60%。那學生呢?學生猜中的比率,平均是52%,還低於老鼠!

為甚麼智慧推理能力高那麼多的學生,反而比不上老鼠?關鍵正在於他們的智慧推理能力,或者說他們擁有智慧推理能力的名聲。老鼠沒有名聲問題,不會在乎選擇最簡單總是左轉的方案,不會在乎這樣選平均每5次就會錯兩次。學生卻無法忍受看來那麼笨的方法,他們一直不斷動腦筋,去整理、歸納食物出現的模式,依照自己聰明地看出的模式來預測,他們不願接受統計上的40%錯誤率,於是聰明地得到了錯誤率48%的成績!

並不是學生看不出來老鼠直覺感受到的――左邊出現食物機率高過右邊,猜左邊會比猜右邊更準確,而是學生沒有辦法選擇老鼠的簡單答案――每次都選左邊就是了。那是誰都知道的方法,既然是誰都知道,也就一點都不聰明瞭。

學生猜中的機率會低於老鼠,正因為他們有需要表現得比老鼠更聰明。美國心理學家Philip Tetlock用這個實驗例子來映照一般電視上談話節目名嘴們的意見。這些名嘴們領了錢去給意見,首要的條件當然就是:不能講大家都知道的事。他們必須顯示得比看電視的人知道得多,也比他們更聰明。如果只是提供現實事件的分析,那沒關係,他們會找出更細膩、更精巧的分析方法,想到你沒想到的。但他們通常還被問到:“那接下來會怎樣?”牽涉到預測,他們就無可避免陷入實驗中耶魯學生的情境裡了。他們給的預測愈精巧,愈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往往就愈遠離事實。然而要是他們給的預測接近事實,聽起來就是大家都會想到的,那誰還要聽他們講?製作單位幹嘛還邀他們呢?

全球股災,人心惶惶想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在這種氣氛下,提醒一下:寧可用自己的常識去推論判斷,別太信專家名嘴的預測,畢竟白老鼠的總體表現贏過了耶魯大學的菁英學生。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楊照‧201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