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星期三

23-11-11 政府眼中的臨教

臨教的辛酸,我們聽多了,沒想到在年杪,學校放長假,佳節臨近之際,還會聽到臨教的哀怨聲。當然,臨教們也沒有料到。

政府從明年起把臨教合約從僱傭合約(Contract Of Service)轉換為服務合約(Contract For Service),減薪之餘,也取消了一些福利,引起臨教不滿。

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解釋,這是預算不足下的折衷方案。上個月,教育部已把1千500名合格教師分配到各校,但由於該部已答應不會辭退臨教,所以和公共服務局討論後,才擬出服務合約。

問題是,在這個百物騰漲的高通脹年代,減薪削福利、增加工作量,無異於間接逼人辭職。當然,教育部還是遵守了諾言,沒有辭退臨教,離職是臨教的決定。好吧,即便臨教咬緊牙根,啃下這份新合約,其士氣已嚴重受挫,對教學何益?

至於預算的問題,其實胥視政府如何分配。政府一邊大開水喉,公務員的薪水與福利加了再添,另一邊卻以預算不足為由,向臨教開刀,令人難以接受。是的,政府在花錢時有本身的考量,臨教屬於弱勢群體,不似公務員般有“百萬大軍”,籌碼雄厚,不過政府在作決定時亦應考量臨教為國家、社會的付出與貢獻。

持平論之,在經濟負擔日益沉重之際,對公務員的愛護有加,或許不能完全算是“錦上添花”,但削減臨教的薪金與福利,卻是赤裸裸的“落井下石”!

臨教原是政府教育政策偏差的產物。正因為政府在師資培訓上沒有照顧全局,安排失當,才湧現大量臨教填補空缺的教育界(更正確來說,應是華小)“奇觀”。所以,臨教今天的困境,政府,尤其是教育部亦有責任。當局應為臨教擬定一個妥當的安排,而不是以一份條件甚差的合約來“回報”他們的付出。

其實,這件事應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政府眼中的臨教是甚麼――填補課堂空缺的工人,還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不要再慷慨激昂地說教育如何偉大、教師何等重要、珍惜臨教的付出等等――請以行動作答!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張慶祿‧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