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17-10-10 居者有其屋

《南洋商报》星期一封面报道指出,2011年财政预算案允许月入3000令吉以下人士,购买22万令吉以下房屋获100%贷款,对于国内屋价高昂地区的人民,实际帮助不大。

由于建材及地价飙涨,如上炒楼风气日盛,国内人口最多的地区如雪隆、槟城、关丹及新山等,已很难物色到22万令吉以下的理想房屋。

屋业发展商纷纷认为这项措施只能帮助推销第二及第三级城市或郊区房屋,对一级城市可说是起不了什么作用。

马来西亚购屋者协会中文组主任陈钟灵指出,要在雪隆一带购买22万令吉以下的屋子可能性很低,充其量只能购得中廉价或廉价屋。也有建议是把房价顶限提升至35万令吉,会对中低收入者有更大帮助。

居者有其屋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致力达到的目标,但是,要在消费、物价皆高的城市地区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以一人每月薪金2999令吉,购买一间20万令吉房屋,借贷30年,平均每月需缴付约1100令吉银行贷款,剩余约1800令吉作为生活费、水电费、汽车贷款等其他开销,其财政状况可说是处于捉襟见肘地步,稍有闪失即会陷入无法缴付贷款的窘境,更勿论购买30万令吉的房屋。这也是因为收入不足以应付生活的需要,造成城市地区许多双薪家庭的主要原因。

我国许多城市的房屋价格飙涨过高,无法反映产业实际价值,主要原因是一些不负责任发展商与投机客“炒高”;一些中、小型发展商在推出房屋计划时,使用本身亲属和职员名字,“假订购”那些位置适中或是角落单位,逼使认真购屋者需要缴付额外“茶钱”购买心头好。

我国产业市场上扬之余,最近也出现国际热钱涌入这个区域现象,我国曾历经股汇及金融风暴,决策者应吸取教训,抑制投机活动,避免经济过热。

政府应设法采取措施抑制“炒楼”现象,防止产业市场过热,形成泡沫化,一旦产业泡沫破灭,产业成为负资产,它的影响力和后遗症将很深远,对整个国家经济是极其不利,需要多年才能步出阴霾。

一些建议限制商业银行提供房屋贷款最高顶额为80%,尤其是购买第二及第三间房产作为投资或投机买卖;但是,这项建议受到产业发展商反对,因为这不利于它们的业务发展。

我们也希望屋业发展商不要只顾着眼前的短期利益,助长投机风气,毕竟产业市场过热而崩溃,发展商会受到冲击。

我们呼吁政府检讨和改善政府的廉及中价房屋政策,吸引更多高品质发展商响应,扩大房产业供应以迎合市场的需求之馀,也希望政府在制定在抑制地产投机和协助产业发展中间取得平衡点,以达双赢效果,让居者有其屋。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