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

15-10-10 榴槤经济学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个古怪的理论,叫作“榴槤经济学”,首先所有到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都觉得自己是一颗榴槤,只要过了一条新柔长堤,身价將以两倍以上起跳。

“出口榴槤”有一个心理共同点,就是见不得祖国变得好,每当他们將新幣兑换成马幣,总是希望令吉兑换率下跌,最好就是暴跌,他们才能匯回更多钱到老家去。

马来西亚有很多榴槤,多到让你吃到呕,但是大马榴槤的“味道”、“品质”及“身价”都比不上新加坡榴槤。

大马人听到这句话,一定说我发神经了,新加坡是钢骨森林,哪里可以种出榴槤?新加坡卖的榴槤还不都是从马来西亚运载过去的。

不错,新加坡是不种榴槤的,但是榴槤载来这里卖,就能卖到比大马贵几倍的价钱,例如一公斤25令吉的的猫山王过了关卡,至少涨价到25元新幣。

试问身为一颗榴槤,谁不想让自己的“美味”远播,与外国人的“品质”一较高下,让自己的“身价”更加不同凡响?

到新加坡“找吃”的马来西亚华人少说有数十万人,我敢说颗颗都是上等猫山王、D24、竹脚或红虾,问题是大马政府不识货,任由他们出国,也不留下来自己品嚐。

榴槤是圆也是尖的,就像到新加坡找吃的大马人的心態一样,如果马来西亚的经济好,谁想离乡背井跑去新加坡工作?如果大家一直责怪政府无法搞好经济,一个接一个跑到外国去,谁来改变国家?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文:洪国川‧2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