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16-03-11 灾难管理学

日本大地震,替世界上了一堂入门的“灾难管理学”。

在日本,灾难学从小学开始。

日本孩子从小被灌输,自然灾难隨时隨处都可能发生,这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存的不变法则。

既然灾难难以避免,就得学习如何去应对。譬如,进入任何建筑物,就要先察看紧急逃生通道。

地震发生时,第一要即刻切断煤气和电源,避免引发火灾;第二要逃出屋外,避免被砸伤;第三是如果被困在建筑物內,要躲在坚固的遮盖物下。

在逃生时,人们要手拉手,互相扶持鼓励,从容冷静的走到安全地方。

这些守则烙入脑中,每学期还进行演习,孩子熟稔之后,內化成为终生的条件反射行为。

与此同时,灾难学也让日本人瞭解,在灾难之前,每一个人都是生命共同体,必须为彼此著想,分工合作,维持秩序,资源共享,才能爭取共同的生存保障。

这种群体意识,充份表现在这一次的地震海啸。

在缺水断电,粮食匱乏,交通中断,通信困难的情况下,灾民以自律和自重的精神,从容和勇气的態度,发挥自力救济的效率,这些都是灾难学的体现。

扩大灾难学的层面,它就是一门严谨的灾难管理学问,也是公共政策的其中一个部份。

一些大学设有“灾难管理”的学科,从一般学士课程,到博士研究专业,內容从防灾、救灾到重建,乃至於擬定策略,建立法规等等,涵盖各个层面。

灾难管理学的基础,建立在居安思危的生活哲学。灾难不知甚么时候会发生,也不知道会在哪里发生,茫茫之中,却得建构一套系统,来应付各种可能的挑战。

这套系统,只能把过去的经验,借助科学化的研究,找寻各种应对的措施。

於是,日本的建筑物,从民宅到基建工程,其抗震等安全性,採取其严格標准,以面对最严重的考验。

遗憾的是,即使如此高標,它的核电设施也无法倖免於9级地震和海啸的大衝击。

而在大马,大家对灾难学很陌生,包括主管公共政策的部长们。

面对日本核电厂的灾难,负责人还轻易的为核电政策解套说:“马来西亚没有地震,不需要担心。”

在灾难不断的中国,原本应该要维护环境安全的环境部副部长,却挺身为核电厂护航,表明核电非建不可。

运气不好的话,就会造成灾难。

而在灾难管理学中,没有运气这回事。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