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9日星期二

29-03-11 反核效应形成风潮

日本核幅射隨著强风,吹向世界各地。

国民健康、农作物、海產各种食物链受影响,不在话下;严重的是,日本核灾难,也影响人类对地球的安全感,衝击各国政治选情。

各种蛛丝马跡,似乎逐渐证实“世界末日预言”的可能性。天灾频仍,加上日本强震引发海啸和核灾难,更加剧人类的恐惧心理。

东方世界已传出兜售“西藏诺亚方舟”船票的事,西方民眾则以昂贵价格,预定“末日地堡”,希望在那末日灾难来临时,有个藏身之地。

德国执政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將已执政58年的地盘双手奉送给提倡生態保护的绿党,也是因为日本核灾难的衝击。

核灾难效应,首次在德国选举中见真章,成为选情中一张无往不利的王牌,相信未来也將在一些设有核电厂的国家掀起反核风潮。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尔核电站爆炸引发的核幅射,虽然酿成数百万人受害的大悲剧,而且20多年后还在继续危害著土地和生命,然而,当年的资讯传播毕竟没有今日发达,人们並不能从电子媒体上亲身感受灾难的恐怖情景。除了身受其害的切尔诺拜尔灾民外,核幅射的危害,只是一般人脑海中一个抽象的字眼。

日本这次的大灾难,真正让全球人类意识到核幅射的可怕,具体感受到核幅射对人类生命带来的威胁。无论是消极的末日意识或通过选票积极反核的行动,都一一反映自恃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已经失去安全感,或人心惶惶,或意图求变。

可以预见,反核情绪未来势必形成一股风潮,在世界各国的政治选举中兴风作浪,刺激当权者的神经。建有核电厂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无论是美国、法国、印度或台湾,料將面对选民反核的挑战。

事实上,日本的核灾难,应为全球提供更多反思的机会,每个政府都应从危机处理能力,保障人民性命安全方面,审度建立核发电厂的问题。

当全球人民都为核电厂的潜在灾难而寢食难安之际,我国还要按原订计划,在2021年斥资66亿至134亿令吉建造我们的第一个核电厂吗?我们还要让外国人在本地提炼稀土,给人民性命安危带来潜在的威胁吗?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陈宝卿‧201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