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

25-03-11 教育需破旧陈新

笔者不是教育的信徒,不相信教育是万能的,就所看到的,正是某些人把教育视作一种手段,说好听的为一种理想,而产生出的“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的各种变种。但以个人粗浅结论,教育之所以脆弱,不在于它自身理论基础,而在于它的实在作用。

教育的作用,在广义上只有两种:觉醒与沉睡。它的对象是人,故而只是使人觉醒抑或沉睡。而这两种作用,同时并列于一条时间轴上,只不过时隐时现,时机大不相同——沉睡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而觉醒则是对这一主题经常性的反动。

为什么这么说?人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乃是把已有的知识、文化、价值观以及美学传递给下一代,从而保证人类世界的延续。大致上,学校承担了知识的部分,社会承担了文化的部分,家庭承担了价值观的部分,而“知识分子”则承担了美学及智慧的部分。

学校是略显封闭空间

但是,如今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故而人们主观的把知识、文化与价值观的培养统统强加给了学校,学校变成大杂烩,人们也将一切责任加在教师或校长身上,却又不肯让溺爱的子女完全受学校管制,最后学校教育也迷失了自我。

要知道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略显封闭的小空间,它不可能真正营造出一种社会的氛围,也无法让老师成为学生的父母。

但不管怎么说,教育在传递过去,而这种过去的传递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新的人接受了旧的东西,那么他们和旧有的世界也就产生了联系,这种纽带促使新生的人沉溺于过去的必然中,“这个世界或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人们不会有太多、太大或太深的怀疑,只要按照既定的方向,到达既定的目的地便可,这时候的人们不管是旧有还是新生者,都是沉睡的,沉睡在教育的梦中。

可是,真的所有人都在沉睡吗?不会!恰恰有人是清醒的,更加准确的说是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对自己的梦境怀疑,从而创造出新的东西,这些人就是觉醒的。而他们也使用“教育”,不过不是盲目地教,而是因材施教,让更多的人苏醒乃至觉醒过来,挑战旧有的一切。

教育是为他人而存在

教育自身是没有存在意义的,只是为其他人而存在,只有他者的需要,教育的价值也才能发挥出来,也只有当其中一部分人的需要更上一步时,更好的教育才会出现来满足这种区别。教育是一具空壳,研究空壳有什么用?要注入东西,才能使它整个站立起来并发挥作用。

所以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它的实用,不管是沉睡还是觉醒。但人们仅仅依赖于字面上好听的词汇,来假造教育的正面意义,这完全是掩耳盗铃的行为。

现今教育的实用价值实在是脆弱不堪,填鸭式的教育并未为孩子带来更好的未来,而教育的宣传又恰恰使得教育冠冕堂皇,呜呼哀哉!

人的伟大,在于能够也敢于从沉睡中觉醒过来,为自己新的世界创造一切,这虽是短暂的一刻,可这是必要的。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敲破铁房子吧,不仅仅是为了下一代,也为了我们自己。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陈协运 201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