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前总编辑朱自存兄发来一则令人感慨万千的短讯,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58年倒祯禄后,在隆‘佑记’饭店与朱运兴、杨邦孝、王保尼商马华前景。
“其后苍祐走英,尚以电告令Keep Calm。记忆犹新,只恨马华守成以至落败,徒令华人空叹而已。”
目前住在新加坡的朱自存自六年前在槟城一叙后,就未再谋面;但有时也收到他的短讯,我们算是交往多年的同道。我之所以要列出他短讯的主要内容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一则动人的政治故事。
故事的开头以林苍祐作为主角。他在1954年参加马华公会,在1958年当选马华总会长。他击败创会会长陈祯禄荣登高位,当年他只有39岁。
苍祐登台两派分裂
马华因林苍祐的登台而呈现生机勃勃,但也因党内分成两大派埋下了分裂种子。换句话说,胜利的一派以林苍祐为首,其他重量级人物有朱运兴(当选总秘书)及杨邦孝(打败陈修信当选宣传主任)。王保尼虽然未在新中委中扮演要角,但他是以林苍祐马首是瞻的槟州首席部长,他的参与革命派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至于失败的一方则以陈修信为首(当时他已是联邦部长),其他重要人物有翁毓麟(竞选总秘书败给朱运兴,但保留部长职)及以东姑马首是瞻,但一心支持陈修信的陈东海(此君曾担任马华执行秘书,也是联盟的总秘书)。
虽然“革命派”声势浩大,迎合了华社心声,但因当时的政治机制并不操控在林苍祐手里,所以他们即使在胜利后探讨马华未来大计,也未必能落实和如愿以偿。
果然不出所料,1959年林苍祐与巫统主席东姑闹翻,起因林苍祐派提出分配三之一国席给马华不得要领(总数104国席中,马华要求35至40席,以便日后修宪先与马华商议)。这个关键时刻,陈修信派借机反扑,与东姑暗度陈仓,将林苍祐派全面边缘化,不让林苍祐派出任候选人。
陈修信是妥协始祖
当1959年大选在7月16日提名时,林苍祐派系重要人马已提前辞职,而林苍祐则继续担任总会长直到同年7月30日,宣布辞卸马华总会长职。此时离开投票还有20天(投票日是8月19日)。
当林苍祐一走,马华又进入另一个政治阶段,党内不再需要改革,更不要什么“革命”,而权力也逐渐集中在总会长手里;尤其重要的是,陈修信被视为马华妥协政治的“开山始祖”。忍辱负重的角色让马华退居二奶。
马华自陈修信以来,市面是贬多过褒的。这也是与马华过往的协商、妥协与退让的政治哲学大有关系,也难怪老报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此后,在那个年代大起大落的马华革命派人物也有不同的际遇,除了林苍祐在十年后东山再起出任槟州首席部长,并在后来气走陈修信外(林苍祐在2010年逝世,享年91岁)。
另一位曾一度叱咤风云的朱运兴更是与林苍祐共进退。在1959年辞卸副教育部长,并在1961年以独立人士参加安顺补选胜出。即使后来息政,他依然不弃不离林苍祐,直到2002年逝世,享年91岁。
再一位杨邦孝有更大的变化,他在1959年退出马华后,转到新加坡发展,被其老同学李光耀重用,后期出任新加坡大法官,目前仍健在。
本来被标签为林苍祐人马的王保尼在林苍祐转换码头后,就与之决裂,政治现实莫过于此。1969年林苍祐打倒联盟,取代王保尼成为首席部长。2002年王保尼逝世,享年91岁。
四名部长没有长进
另一方面,在1959年得意的陈修信,于1961年正式出任马华总会长,但因1969年大选失利,被逼在1974年退休,而在1988年逝世,终年72岁。结束他争议性的一生。因此他在马华党史内赢不到口碑,也无法与其父亲陈祯禄相提并论。
翁毓麟在独立前(1955年)已入阁担任部长,直到1962年出任美国大使。后来回马担任上议院议长。2010年逝世,终年93岁。
陈东海也在东姑于1969年交出权力后失势,他的逝世在华社引不起涟漪是意料中事,因为华社不要这样一个辜负民族大义的政客。
当这些人物都作古时,他们遗留下来的包袱也就成为今日马华领导人的十字架,不但扛得很重,甚至有时也迷失了大方向,才有今日的悲情政治。
此外,从独立前到今天,马华依然是四名内阁部长,好像没有长进,问题症结在哪里?也没有人公开表白过。因此说来说去,马华能否走出政治悲情,就看它如何重新出发了!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谢诗坚 201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