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6日星期日

06-03-11 报考华文是国民型中学特质

雪州適耕庄育群国民型中学有学生拒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报考华文科,该校三机构通过议决,建议那些不报考华文的学生转校,引起华社高度关注,更在华文报章掀起激辩。近年来,SPM华文科报考学生人数日趋减少,令华社感到担忧,个中原因包括国中华文班不受重视,校长不鼓励,不列入正课,华文难考佳绩;但是国民型中学的传统是华文乃必修和必考科,学生若破例获准不报考,將影响国民型中学的特质。

育中两年前有一名学生获校长准予豁免考华文,当时並没有引起关注,今年则有多名学生拒绝报考,而惊动了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派代表前往该校游说学生改变心意。该校董事部指出,原本有28名学生拒绝报考,后来在校方劝说下,剩下16名学生不报考,而在副教长介入下,进一步减少,目前仍有5名学生坚拒报考。有学生家长不满校方施压,准备向教育部投诉。拒绝报考的学生则坦言是受到压力下才改变主意。

学生不报考华文的理由是华文科考题太广泛,没有把握,情愿报考其他更有信心考获佳绩的科目。类似的想法在现在的华裔生中其实非常普遍,造成这种想法的原因一是中学华文科艰涩的语文知识令学生却步,二是考试分数主义,担心华文科考不好影响前途,三是学生及家长不瞭解学习华文的真正意义。在育中事件中,一些家长和学生也不瞭解国民型中学的传统及特质。

国民型中学的前身是“华校”乃不爭事实,虽无明文规定,国民型中学学生必须报考华文是一种传统,学生不报考华文的“缺口”一旦打开,將影响国民型中学的特质。家长和学生必须明白国民型中学与国民中学的差別。不讳言在制度不彰和政策不公下,导致许多家长都將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混为一谈,许多家长都是因为国民型中学的良好校风而將子女送往国民型中学就读,却不一定认同其华校特质。

国民型中学的发展陷入困境的问题,的確必须找出方法根治,政府应该平等照顾及对待国民型中学,教育部和政府基本上应该履行当年改制的承诺,包括国民型中学所沿袭的传统,如师资的供应、华文课节数、提供经费维修和扩建等等。这些问题必须有一个制度性做法,政府及教育部必须贯彻公平的政策,而国民型中学也必须有更强和团结的组织性,採取实际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贏取华社更大的支持。

把华文科列为必修必考科,当年这样的坚持必有其歷史背景,学生及家长不应该以担心成绩为理由拒绝报考文,须以华教千秋大业为重。

魏家祥就一再阐明华文科並没有被列入奖学金评分科目中,华文科成绩並不会影响公共服务局奖学金申请。但是歷年华文科A+成绩比率不合理的偏低,去年就只有区区的0.02%,而华文科过度偏重语言教学,忽略文学和文化知识,加上考题超越中学生水平,范围过度广泛,类似门槛太高和课程纲要及考题的问题也必须受到重视。

站在华社及华教组织的立场,国民型中学学生必须考华文是国民型中学生存的原则和条件,绝对不能放鬆,然而站在部份家长和学生的立场,他们是有权利不报考。这当中牵涉民族情感及制度的问题,国民型中学的董家教务须寻求一致的声音,並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向华社晓以大义,劝请拒绝报考的学生转校並不是最好方式,恐怕会引起反效果,更导致华教內部的分裂。文化传承是华社共同大业必须维护,而务实地爭取建立制度化的评估和华教政策更是不能忽略的工作。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