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到过日本的仙台。
约莫也是这个季节,初春的日本东北,寒意刚退,一片清新;人们生活秩序井然,大地生机勃勃。
市中心是一座伊达政宗的骑马雕像。伊达政宗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他领导之下,东北部自成一体,在丰臣和德川幕府的势力之外,得以自行发展。
独特的歷史,孕育了东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爱乡护土的情怀;加上东北的寒冷气候,以及地理距离,保留了东北人的朴实和敦厚。
这一次地震海啸,无情的摧残了东北大地,夺走上万人命;然而,也让人见证了日本东北人的坚毅精神。
浩劫当头,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考验。
灾民发挥了自救救人的群体意识,也恪守了自重自律的精神;他们向世界展示,面对灾难,即使是毁灭性的灾难时,生命还是可以高贵。
文明,其实不只是歷史多么辉煌,建筑如何宏伟,经济如何蓬勃;文明的內涵,也在於人类如何协助彼此,以及是否尊重他人的生命。
当地震和海啸摧残肆虐之时,却还有许多人幸灾乐祸。中国和台湾的网路,充斥“热烈庆祝日本大地震”、“报应活该”、“教训日本”一类冷血论调。
许多网民还反对中台政府援助灾民,借题发挥:“要援助日本,先还回钓鱼台”、“只有日本欠我们,我们不欠日本”等一些无知言论。
本地一份马来文日报,也出现海啸追赶日本超人Ultraman的幼稚漫画。
一场灾难,也把部份人类的丑陋现出原形。
过去的战爭,是军国主义者疯狂尝试下的血腥行为,它是歷史的错误,也是人类的遗憾。
人类应该从过去的战爭中,学到尊重生命的態度,而不是把自己埋葬在仇恨的阴影底下,无时无刻要拿出来作无谓的宣泄。
二次大战时,德国纳粹佔领荷兰,把当地的犹太人送进集中营。这时,荷兰的扫街工人率先站出来,罢工抗议纳粹的做法。结果遭到纳粹镇压,杀害了许多荷兰工人。
后来,有人问这些工人,为何要挺身而出?
其中一名工人说,犹太人是他们的邻居。“在我的邻居被送进毒气室之前,我能够做的,只是让他们知道,我没有遗弃他们。”
今天的日本东北灾民,他们不须要接受偏狭仇恨主义者的咀咒,他们需要的是,世界没有遗弃他们。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