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近几年来是继金砖四国之后备受看好的新兴市场之一,趁著岁末,我到河內走了一趟,大开眼界了。
初抵步,看到陈旧的机场,灰土土的路上风光,心里还有点纳闷,这国家好像跟发展扯不上边,怎么许多人都对她趋之若鶩。
但越过黄土漫漫的红河后,所有停滯地、缓慢地都变得鲜活了,首先是满街奔窜的电单车,“叭叭、叭叭”的气笛声此起彼落,还有路上从四面八方涌出的或赶路或晃荡的行人,接著是殖民时期遗留下来各式各样瘦长的法式房子,目不暇己。
但这些对坐在车子里看热闹的我来说,犹像看电影般,隔了层银幕,还不太真实。一直到我放下行李,走进巷弄、混入人群中、成了风景的其中一抹后,我才明白为甚么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虽古老,但却充满活力及发展空间。
我住在老城区,邻近一个商区,街巷阡陌,每条街都密佈著许多小店面,从穿的、用的到香烛神料,应有尽有。有不少游客拿著地图穿梭其间,但更多的是当地民眾,大包小包討价还价在买卖,人潮嚷嚷,普罗小民旺盛的生命力从这里流泄。
后来,我才从一本介绍河內的书上知道,这个商圈歷史悠久,最早可溯自13世纪。看不明的越南文街名,原来都各有名堂,比如染丝街、银匠街、神料街、棺材街等等,大部份商店至今仍依照街名分佈,儘管已斗转星移,物换人非,站在这些逼仄阴暗的店外,你仍可以想像数世纪前当地人的生活。
但这座城市的热力並不止限於热哄哄的市集,在湖畔、在大街上、在广场,一样可以看到许多努力在生活的人们,不管是清早在路边踢毽子的中年男子,还是夜里聚坐在矮凳上边啃瓜子边高谈阔论的年轻男女,到处都展示蓬勃生机。
越南只比我国略大一点,人口却是3倍以上,拥有这等庞大但低廉的劳动力人口,是外资看上她的主要原因之一。她人口虽多,但不像印度般满街尽是无所事事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在辛勤劳作,积极生活。
越南虽是个共產国家,但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仍饱受战乱之苦,好不容易摆脱外来殖民重获和平后,人们特別珍惜眼下的生活,从当地人认真地过日子看得出,他们的活力及对生活的热情绝非是演绎出来的样板戏。
一位已移居墨尔本的印尼女士告诉我,河內像25年前的雅加达,我想,以前的大马,也曾有过这般景象,但踏上发展之途后,我们渐渐失去了城市的生命力,我们的老城区被新式钢筋水泥高楼取代,街头只见汽车川行,人流都躲进冷气商场血拼,城市风景少了流动人潮,市井少了故事张力,生活少了人情味,这就是发展的代价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蔡思洁‧201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