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当我还是一名独中生时,我从来就不担心毕业后所持的统考文凭,会申请不到大学,我只担心成绩不够好,达不到某些大学的招生標准。当然,我所说的大学,是指国外的大学。
当时老师就跟我们说,全世界有超过600所大学承认统考文凭(现在则已超过1千所)。同学当中,成绩优秀者,只要走出国门,全世界都在他们脚下:从台湾的台大和清华,到新加坡的国大和南大、香港的港大和中大、中国的北大和清华、日本的东大和京大等等,这些全球最佳200的大学,都收统考生。
一些同学或学弟妹,在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优差,有的回到大学教书,有的在美国宇航局任职,有的进入世界500大的企业,有的甚至还在国油上班。统考文凭在他们的人生当中,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
然而,我国那些200名也挤不进的大学,却不承认统考文凭,为甚么?这是一个完全没有新意的问题,真正的理由显然不是出自学术考量,难道本地大学的入学要求会比邻国的新大还要挑剔吗?
在308大选挫败之后,统考的议题突然出现在国阵领袖的口中。首先,蔡细歷说政府原则上同意让独中统考生申请师训,“不过”必须在SPM考获马来文和另外3科优等;后来,教育部又说政府研究让统考生进入国立大学,“条件是”这些独中生必须拥有SPM或STPM的文凭。
政府“承认”统考文凭的做法,实在有点“让人摸不著头脑”。申请进入师训和本地大学,本来就只看SPM或STPM的成绩,现在独中生若要申请,还是要看SPM或STPM,另外“再加上”统考文凭,请问,那要统考文凭来做啥?
独中生只要一纸统考文凭,在国外就可以海阔天空。这是一张和国际接轨的学术证书,顶尖的大学认同它,是因为他们用非政治的眼光、纯学术的角度来审视它,这些学校知道,人才决定一切,和肤色无关。最怕的是,统考文凭遭到“去学术化”的对待。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植建成‧20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