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

27-12-10 政府大学明年收独中生??

承认统考不那么重要‧政府大学明年收独中生


华教课题对国阵政府在下届全国大选捞取华裔选票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以致政府近期频频为华社捎来喜讯。对於华社对华教满怀的期望,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身负重任,他接受《光明日报》敢敢问时声称,教育部对於改善华教的地位並非泛泛之谈,政府不会区分华小是全津贴或半津贴,而会同样给予更多的发展拨款,让华教更平衡发展。

针对308大选承诺的“6+13配套”(增建6华小,搬迁13华小),魏家祥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完成了半数的目標,这难道不是好消息吗?我们还加了1(布特拉高原敦陈修信华小)。如果政府没有实际行动,就不会有学校完工及启用。”

对於微型华小的问题,魏家祥同意各方应从整体学额和分佈来处理,“开关(开设及关闭微型华小)要平衡,不能关快过开,学校的数额不能少过目前。”

至於独中统考文凭,魏家祥认为,政府是否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是统考文凭被接受及取得更相適的资格,为独中生谋求更多出路;而最新的“出路”是明年农历新年后,宣佈独中生被全面接受进入一些国立大学深造的详情。

魏家祥自信地为华教爭取权益,华裔选票会否在下届大选回流国阵,他在华教的表现及能力,扮演著一定的角色。

增建华小篇:
308大选承诺完成一半

记:你说过,政府將会实现308大选许下的承诺,包括在全国建6所新华小及搬迁13所华小,但距离下届大选不远了,华社几乎没听见多少很大的好消息,问题出自哪里?

魏:这个说法是不对的,308大选的6+13配套,其实已进行到七七八八。

基上本,柔佛州的两所华小经完工,並已启用。第一间是新山的金山园泰丰华小,第二间是生態园培植华小。

明年还会有另外7间华小启用,它们是耗资300万令吉兴建的雪州武吉柏仑东华小、芙蓉东华(380万令吉)、雪州务德(300万令吉)、马六申培风一校(300万令吉)、马六甲文庙侨民(230万令吉)、新山烈光镇培植(300万令吉)和吉打滂滂华小(300万令吉)。

余下的10间华小中,雪州万挠爱美乐华小、吉隆坡乐圣和乌鲁冷岳18哩的中华校地经解决,爱美乐华小的350万令吉兴建费用也拨了下来。

至於其他7间华小,包括双溪龙、沙登岭、加影先锋镇、吉隆坡旺沙马朱、柔佛金海湾、蒲种竞智和马六甲立人的校地问题,半数以上也可以在两个月內確定下来。一旦地点確定后,董事部和建委会就可以马上进行图测,並且动工兴建。

13所华小搬迁

这7间土地问题处於最后解决阶段的华小中,双溪龙、沙登岭、加影先锋镇、吉隆坡旺沙马朱、柔佛金海湾是全新的学校,另加一所是爱美乐。其他13所是搬迁华小。

因此,我们其实可说是完成了半数的目標。这难道不是好消息吗?

记:首邦市太子岭(布特拉高原敦陈修信华小)不在6+13计划?蒲种会建3间华小,这3间华小也不在6+13计划內?

魏:其实,教育部做的不只是6+13,而是6+13+1,那个1就是布特拉高原敦陈修信华小,这间华小造价600万令吉,土地价值1100万令吉。蒲种的所谓3间华小,其实是包括竞智、沙登岭和敦陈修信华小,沙登岭和布特拉高原可列入蒲种和梳邦区,因为蒲种区的不少华小学生都是来自这两个区域。

国阵与民联增建华小论:
民联州政府应拨校地

记:在建华小课题上,民联指责政府没有实际行动,政府却说资金不是问题,最大问题是土地问题,而这些都是民联州政府的问题?

魏:我没有兴趣去互相指责,我只能说,如果政府没有实际行动,就不会有学校完工及启用。在华小课题上,如果民联州属可以学习柔佛州政府的做法和模式,相信很多土地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柔佛州政府是直接把校地拨给董事部,或在移交中央政府时,就清楚阐明那是华小保留地,就可以少掉很多爭议。就像在第九大马计划,教育部在柔佛兴建两间学校,即永平二校和古来二校,土地都是州政府所拨,完全没有风波。

可是,现在的雪州民联在校地问题上,本身也自相矛盾。一时说有8段土地,隨后改口成4段,再之后变成3段,可是这些校地都没有列明是华小保留地,以致一些经保留为其他源流的学校。与其这样,民联州政府为何不可仿效柔佛州政府,直接列明土地用途,即可减少爭议,也可加速华小的兴建。

可以说,在华小兴建课题上,民联没有参与实际行动,“他们都是在讲,我们在做”。就像现在,为了確保华小的未来,马华经通过房地部向內阁提呈,凡一个地区只要有3000间屋子,就必有一间华小保留地的建议。

微型华小报告篇:
学校爭取拨款额应合理

记:教总提呈的2010年微型华小调查报告,提到政府未公平对待微型华小,你不表示认同,你说微型华小都有获得拨款,也进行搬迁,並会在近期公佈拨款的详情,但拨款的数额对每间微型华小足够吗?你认为政府的帮助足够吗?

魏:我见过教总领导人两个小时,其中一个討论课题就是针对这项调查报告。我基本上感激教总採取主动进行这项调查,但我也提醒教总: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所收集到的回馈未必反映实况。

我们根据报告展开的调查发现,其实很多学校並没有把全部状况反映。

很多校长都抱著“有杀过,没放过”的心態去填写这份报告。我可以理解校方这样的心態。

教育部在2009年第一个经济配套,政府拨出5000万令吉,整修551间学校,其中大部份是微型学校。经过整修后,现在学校倒塌的新闻也相对较少听闻。

至於拨款足不足够?在我和教育部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依据学校的人数和未来数年的需求展开重建和整修工程,可是校方却认为应该兴建一座足够容纳超过500人,要应付未来可能10年或20年的未知需求,这根本是说不过去的。

记:教育部会否採取行动对付这些在问卷调查上虚报资料的学校?

魏:教育部没有意愿採取任何的对付行动,我可以理解一些人“报大数”的心態,他们以为“有钱不拿,白不拿”,填多也不怕,反正政府都会减。

的確,这种“报大数”的情况屡见不鲜,我在教育部两年半,处理最过份的个案是,曾有一所学校呈报上来要求的拨款数额是100万令吉,但彻查发现真正需要的只不过是12万令吉;因此教育部都会彻查这些拨款要求。

未动工问题出在董事部

记:微型华小报告指出,11年来有18所获批准搬迁的微型华小未启用开课,其中9所未动工,问题出自哪里?

魏:不致於有9间那么多,而且大部份也都在动工了。至於未动工或未启用的原因,大部份是出在董事部。一些是董事部不要搬,一些限定你只能搬去附近花园,不给你搬到太远。

可是,往往周边经有一两所学生也不是太多的华小,如果教育部允许搬去,大家就一起“自然死亡”。

教育部的原则是,要搬就搬去人口较多的地方,而不是方便董事部的地方。可是,董事部不同意,我们也无可奈何,不可强制搬迁呀。

记:这份调查报告揭露华小常年累月面对两项问题,即硬体设施及师资不足,这包括白蚁侵蚀和危楼的问题?

魏:大部份问题在2009年都已经处理好,还有小部份未处理,乃是因为要从第九大马计划带到第十大马计划。

搬迁微型华小篇:
促家长勿追求名校

记:搬迁微型华小会是解决华小不足的最好方法吗?教育部可否有更好的对策,確保一个地方的华小不会因此而消失?

魏:我问很多华教领导人,问他们赞同这个方式吗?一间华小没有学生就关,有需要就开。他们最初都赞成,可是回想一下,马上又摇头说不好,因为都不想成为“罪人”,不敢轻举妄动。

华社都说,华小教育应制度化,但制度化不就是有学生就开,没有学生就关吗?可是,华小问题不是加减这么简单。大马目前有1200多间华小,即使是开关自如,最后也不会超过1300间,这是因为我们还有四五百间华小的学生还是很少,尤其是园坵华小。就以麻坡为例,麻坡县內有59间华小,但学生仅有2万多,不到3万,60%以上是微型华小,你告诉我,要怎样处理?

大马的华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那你会说,在大城市开多一些华小不就行吗?可是,从白沙罗华小新启用后,迄今只有百多名学生;位於新山市中心的宽柔四校,学生人数从2000人跌至800人;相反的,人人都想挤进宽柔一校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方法也非最好的办法。

记:你是说,家长普遍上推崇“名校”观念?

魏:我认为在这方面,家长应该调整心態,不要一味追求名校,在教育局派你孩子到那一所学校,就去那里,让学生均匀分佈才是最理想的。

我不否认,在一些城市地区也有很多华小,因为人口外移至花园住宅区,导致出现市中心华小学生少,花园住宅华小爆满的现象。可是,要將这些华小搬迁,並不容易。我们要把一间华小从园坵搬出来都有反对声音,更何况是迁移城市华小,对董事部来说,几百个学生也是足够了。

所以,在华小课题上,我认为应该从整体学额和分佈来处理。大家同意要关就关,开就开,是没有问题;关键是开关一定要平衡,不能关快过开,学校数额不能少过目前。

华小拨款篇:
增加拨款平衡发展教育

记:你是否认同,有必要取消全津贴和半津贴的区分,一视同仁对待所有学校,让所有学校都能获得教育的完善拨款?

魏:在我而言,我不用全津贴和半津贴的字眼来区分学校,我是把它们分为政府学校或政府资助学校,因为两者的分別是校產归谁而己。

去年,政府资助学校得到3万多令吉的拨款,使到政府学校酸溜溜,认为他们拿得少,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过去他们拿得更多,所以说在教育拨款方面,我赞成拨款不应有区分,政府应该增加更多的发展拨款,让教育可以更平衡发展。

记:很多人批评大马的教育制度朝令夕改,你怎么看?

魏:谈教育,人人都是专家。一个割胶工人,他有8个孩子,7个是专业医生,他算不算教育专家?今日的政府面对的是人民意识的提高,对教育日益重视,人民不再是往昔的吴下阿蒙,所以教育部必须做出对的决定。

何谓对的决定?就是符合他们口味的决定。政府所有的决策都受人民影响,人民的反应是政策决定的关键,政府事事以民优先,教育也如此。

独中教育篇:
以成绩录取统考生

记:你认为教育部在华文教育方面经做了那些努力?

魏:2008年迄今,教育部对华文教育是尽力做到最好,这包括建校全面由政府资助;直接拨款给董事部,以减少紕漏,行政偏差等问题。

另外,首相最近的动作,包括表扬50名独中生的学术表现;接受统考生是以统考文凭3科优等加大马教育文凭国文单科优等的成绩申请进入师训;让独中生申请高等教育基金贷款(PTPTN),都显见政府对华文教育的重视和关注。

记:政府会否考虑让统考生直接以统考文凭进入师范学院?来届大选之前,当务之急要解决的独中教育问题是哪几项?

魏:这些是接著下来的步骤,我们也经有所盘算,我们希望独中教育可以被全面接受进入一些策略性学府(国立大学)深造。我会在过年后(明年农历新年之后)宣佈这项进展。

记:在政府废除英语教数理后,进入独中就读的学生是否显著增加?政府最终会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吗?

魏:我们现在有6万500名学生接受独中教育,这已经显示独中学额需求慢慢增加中。至於承不承认统考文凭,我认为这仅是字眼上的问题,重要的是统考是被接受的。

承认不是那么重要,如果政府不承认统考文凭,统考生怎可进入私立大专就读,可是即便如此,统考生还是要考到优异成绩才能被录取。这好比新加坡接受一名统考生,是因为他的成绩表现標青,与承不承认统考文凭没有直接关係。

从政府系列的动作,显见政府是接受统考文凭,而马华设法通过步骤性方式,让统考文凭取得更相適的资格,为独中生谋求更多出路。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报导:蓝冰冰‧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