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终於”被控了。
“终於”,是因为人们都认为他应该被控,以及早就应该被控。
大马人很少能够有共识;但是,基尔,却是让大家能够建立共识的对象。
就好像一句马来谚语:一张被单,盖不了大象的尸体。
基宫那么雄伟,矗立在沙亚南,即使不到现场一游,也可以通过谷歌地图鸟瞰,看到基宫的存在。
存在,就是见证。
基尔有机会在法庭说明。
噢,他曾经说过,那是他做牙医的时候赚来的钱;还有,当时的土地价格和装修费都特別便宜。所以,他只花350万令吉就到手了。
好吧,就等著控方的证据,来对照他的说辞。
当然,法律上,在定罪之前,任何人都是假设无罪。但是,提控一个公眾人物,也是司法的责任,以及基本的社会正义。
至於是否能够定罪,这就交由法庭来定夺。
不管怎样,法庭之外,很多人都会把这宗案件,贴上政治標籤。
实际上,也不能否定案件本身有其政治意义。
纳吉上任以来,力图打造清廉反贪的新形象。在提控林良实之后,基尔是第二条浮出水面的大鱼。
纳吉团队很清楚,人民对政府,乃至执政党的负面观感,很大一部份是掌权者借助政治权力,来行贪污之目的。
如果不在打贪肃腐方面施加力道,就很难爭取民心回流,也无法使政治和经济转型克尽全功。
提控基尔,可以是政治形象工程之一部份,但是,背后也是来自民主政治之下的人民监督和压力。
不过,我注意到,消息传来之后,虽然人们普遍有欣慰表情,却少了喜悦之色。
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大选之前的需要。
姑且不论这些看法是否正確,然而,却值得执政者和司法界关注。
这反映了人们对反贪决心的存疑,也反射出对司法制度缺乏信心。
上任首相任內,卡西达加当和谢英福涉及的重大的贪瀆案件,最后都宣告无罪,加深了人们的这种印象。
或许,案件的判决无关政府意愿及司法公正,而主要出在调查和检控单位的表现。
当局要扭转民眾的这种认知,就得加强调查和检控单位的能力,不能再闹笑话。
基尔案件的发展,对反贪政策,检控能力,以及司法制度,都是重大考验,人民会留意监督,也会打分数。
换个角度,这也是“被单盖不完大象尸体”的另一个詮释。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12.07